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793210.html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血糖控制好的同时还要兼顾血压血脂、体重、尿蛋白等,因为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光控制好血糖不一定能避开并发症,只有综合管理才是防并发症的最有效途径,因为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增高及体重增加,使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发展速度以及其危害将显著增加。所以为了全面控制病情,看看糖尿病的哪些控制指标您做的还不够好?得多长时间查一次?这个做到了并发症就防得住! NO1:血糖 血糖的高低是评价糖尿病治疗最直接的指标,如果血糖控制得好,那么可以有效延缓、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么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且进展会加快。所以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控制好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在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要小于10.0毫摩尔/升。 血糖多长查一次好? 血糖控制好了半月查1次监测血糖的次数,要根据血糖控制的好坏而定。控制得比较理想的糖友1~2周查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需要注意的是,若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监测次数,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不测血糖。 NO2: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我们一直在强调糖尿病治疗要个体化,所以说不同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7%;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甚至接近正常水平(4%~6%)。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病程很长和通过治疗很难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要放宽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如<8%。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7%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 血糖控制好了半月查1次——监测血糖的次数,要根据血糖控制的好坏而定。控制得比较理想的糖友1~2周查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需要注意的是,若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监测次数,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不测血糖。 NO3:血压 医院就诊都应该测血压,并且每日在家中要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糖尿病与高血压共存可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为<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对于部分患者如年轻没有并发症者在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负担的情况下可将收缩压控制在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天天查——高血压对于糖友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血压可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等。合并高血压的糖友理想的血压控制值是小于/80mmHg。糖友应该坚持天天测,可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以摸清血压波动规律。血压高且不稳定的人还要做动态血压监测。 NO4:总胆固醇 有研究指出,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目标值为<4.5毫摩尔/升。 NO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控制标准男女有别,男性>1.0毫摩尔/升,女性>1.3毫摩尔/升。 NO6:甘油三酯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是甘油三酯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所以糖尿病治疗要控制好这两个指标,甘油三酯要<1.7毫摩尔/升。 NO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其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同样分情况,合并冠心病者目标值要<1.8毫摩尔/升,未合并冠心病者目标值要<2.6毫摩尔/升。 血脂系列1~3月查1次——血脂系列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1~3月复查一次。若血脂降为正常后,可3个月至半年查一次。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来选择或调整用药。 NO8:体重质数 体重对糖尿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减轻体重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控制,肥胖者的体重指数要控制在24.0千克/米2以下。 体重肥胖者天天查——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80%属于超重或肥胖,减重有助于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正常的体重指数是,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BMI大于28为肥胖。早、晚餐前、餐后的体重会有些差别,因此应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测定,如在晨起空腹且排便后测定比较准确。需要提醒的是,肥胖者,应该天天测量体重。不知不觉中体重减轻很有可能意味着血糖在升高。 NO9:尿蛋白/肌酐比值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每年都应做肾病变的筛检。最基本的检查是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以及其他一些非糖尿病性肾病),但是会遗漏微量白蛋白尿。 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尿中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只需单次尿标本即可检测),如结果异常,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该项指标同样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目标值要<2.5毫克/毫摩尔,女性患者目标值要<3.5毫克/毫摩尔。 NO10:尿蛋白排泄率 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可提示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肾损害,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要控制在20.0微克/分钟以下。 尿微量白蛋白3个月查1次——对于肾脏受损的糖友们,加强血糖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尿检正常,可3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曾有过间歇性尿微量白蛋白,经治疗后消失,可半年查一次。如果是第一次发现尿微量蛋白,应复查。 也就是说,不要因为一次尿检结果就下肾病的诊断。一般认为,3~6个月内有两次尿微量蛋白异常,且排除其它原因后,才能诊断糖尿病肾病。 NO11:主动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的帮助也是为大家所公知的。研究表明,每周进行1次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出汗程度),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将明显降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周进行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建议糖友将运动时间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为宜,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宜空腹运动,注意预防运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运动后最好监测血糖,若血糖<5.0mmol/L,可进食少许苏打饼干、水果等。 糖尿病同伴提醒: 糖尿病既然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拒绝痛,所以只能用平常心,并花点心思和它和平共处并交成朋友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好血糖,同时还要做到病症的全面管理,并做到规律的服药、饮食、监测及运动对,这样就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从而过上好高质量的“带糖人生”,祝大家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