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都知道,近视与遗传、用眼习惯都有关系,遗传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从用眼习惯上做些预防孩子近视的工作。妈妈们需要做的,一方面是摒弃关于孩子近视的一些错误认识,另外一方面就是给孩子立“规矩”,避免因不良用眼习惯造成近视。具体该怎么做,看看专家是如何建议的。 妈妈的三个想法,会成为孩子“近视帮凶” 妈妈的错误想法一:视力不好=近视 ? 我家宝宝还没上小学,就喊着看不清东西,可能是近视了,我得赶紧给他配个眼镜。 真相:学龄前儿童视力不到1.0的话,不一定都是近视,还可能是生理性远视、弱视、斜视和散光。如果不弄清是近视还是其它视力问题,就给孩子配近视眼镜,不仅矫正不了视力,还可能让孩子变成真的近视。 小贴士父母第一次带宝宝验光时,医院进行“散瞳验光”,区分是真性近视还是其它视力问题。图省事就直接带孩子去眼镜店进行电脑验光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妈妈的错误想法二:学龄前儿童就算近视也是“假性近视” 我家孩子才6岁,这个年龄就算近视,也都是假性近视,不需要戴眼镜。 真相:假性近视并不是以年龄段来区分的,学龄前的孩子如果过度用眼,也可能变成真近视。如果孩子真的近视,而家长抱着“假性近视”的想法不给孩子戴近视眼镜,孩子看远吃力,增加眼睛疲劳度,近视会加深。 小贴士建议家长带孩子做“散瞳验光”,因为电脑验光无法区分“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验光时如果不散瞳,很有可能本来度近视,结果被验成度。 妈妈的错误想法三:尝试用“近视治疗仪”矫正近视 孩子近视了,可是我不想让他戴眼镜,看广告说“近视治疗仪”很有效,先给孩子试试。 真相:治疗仪的主要作用其实是缓解眼疲劳,对于治疗假性近视有效果,矫正真性近视的作用则“有待验证”。很多声称靠治疗仪恢复视力的人,可能本身就是“假性近视”。过分依赖“治疗仪”会耽误正常的视力矫正时间。 小贴士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佩戴普通的框架眼镜是矫正视力最有效的方法。等孩子18岁之后,可以考虑做近视手术恢复视力。 预防近视,妈妈该给孩子立六条“军规” (1)学习时牢记“一尺一寸一拳” 书本与眼睛的距离一尺、手握铅笔一寸,胸跟桌子的距离一拳。一尺=33厘米,阅读距离px是近视发生的重要节点,家长需要特别注意。 (2)玩电子产品一次不超过30分钟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玩电子产品,1次以20分钟左右为宜,不超过30分钟,距离最好为屏幕对角线的5~7倍;看书、练琴1个小时后,休息10~20分钟。 (3)学习时光线不能太亮或太暗 学习时选择光线柔和、不频闪的台灯,放在左前方,此外需再开一个背景灯或顶灯;在太阳直射时不读书,在黑暗环境下不玩手机。 (4)不要在走路、坐车时看书玩游戏 抖动的屏幕和文字会使眼睛疲劳,坐车时玩电子产品对成人来说,都是特别伤害眼睛的行为,更别说孩子了。 (5)不要宅在家里,户外时间要保证 每天都应该保证有1~2个小时户外活动的时间,做做运动打打球,多看看绿色植物,让眼睛从远眺中得到放松。 (6)保证营养均衡,少吃甜食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瓜果,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铬的食品。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与饮食中缺铬密切相关,含铬食品包括粗粮、豆类、肝脏等;少吃甜食,如过多食用会影响巩膜功能,使眼球壁弹性降低,导致近视。 温馨提醒:假期是青少年近视眼的高发时段,尤其是春节期间,孩子一改以往规律的生活作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用眼方式不当,结果导致视力迅速下降。如发现小孩喜欢眯眼看东西、爱揉眼、看东西歪头、频繁眨眼等现象,建议家长医院眼科进行诊治。 名医堂 肖哲夫眼一科 肖哲夫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泪道病、斜弱视、上睑下垂、义眼台植入等整形手术。开展的改良逆行泪道植管术获科技进步奖。开创性的开展了眼部肿瘤、角膜移植等高难手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角膜病、玻璃体病、眼底病,疗效显著。对于新生儿、早产儿眼病诊疗居省内领先水平。对于甲状腺相关免疫眼眶病变,采用放疗、中西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疗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手术精细,临床经验丰富。 ?????????????代敏眼二科 ?? ???? 代敏眼二科科主任,资深眼科专家,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南华大学五官科专业,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二十年。对眼科各类疾病的诊治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眼底疾病、眼外伤、眼肿瘤、泪道、斜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诊治。最早在株洲地区率先开展青光眼激光手术治疗及眼底疾病的激光治疗。能实施各种常规手术及高难度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各种抗青光眼术、玻璃体手术、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角膜移植术、斜视矫正术、眼眶异物或肿瘤手术、各种泪道手术、各种复杂眼外伤手术、各种眼表手术。目前已成功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上万台。医院眼科中心、医院进修学习。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株洲市2项课题研究,并荣获株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