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自查科普 近期新冠疫情的发展牵动着大家的心,不出门宅在家成为我们抵抗疫情最好的办法,但李大爷却为此犯了愁,李大爷去年刚过完六十大寿,一直看东西都是朦朦胧胧的,最近却越来越看不清,疫情当前,医院,李大爷一家为此十分着急。别急,医院的宋旭东主任今天就教大家几招,疫情期间,在家自查,如何知道是否得了白内障。 个人简介宋旭东教授 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医学博士 从事眼科专业30年,是国内较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医生之一。手术技术精湛,在处理各种复杂白内障方面具有独特的手术技巧,尤其在晶状体半脱位、儿童白内障等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李大爷宋主任,我看东西一直都是朦朦胧胧的,像隔着“毛玻璃”,以前以为是老花眼没有重视,最近模糊的程度更严重了,请问这是白内障的症状吗? 专家解答很有可能是,待疫医院确诊。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仅为轻度的视物模糊,患者很可能误以为是老花眼或眼疲劳所致,极易漏诊。中期以后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视物模糊的程度也随之加重,随病情发展,最终可致失明。 视物清晰视物模糊 李大爷对了,我有时到晚上的视力反而比白天更好一些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解答白内障有可能导致昼盲或夜盲现象。昼盲是指白天明亮光线下的视力,反而比傍晚或黑夜时要差。夜盲正好相反,夜晚或昏暗光线下视力突然变得比以前更差。除此之外,看东西重影,老花眼突然好转后又变得远近都看不清,眼前的世界不如以前鲜艳,物体颜色对比不再鲜明强烈,眼前出现大小黑点或条索状影子,白天的阳光下或者夜间车灯照射下产生眩光等都有可能是白内障造成的。 视物色彩对比度下降夜间车灯照射下眩光 李大爷那白内障到底是个什么疾病呀? 专家解答白内障是眼球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最终可以导致失明。 正常人眼白内障 李大爷为什么会得白内障呢? 专家解答随着年龄增大患病风险增高;青光眼、高度近视等眼病患者、糖尿病及各种代谢障碍患者较易发;现在很多年轻人因吸烟酗酒、肥胖、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过度接触紫外线等也易导致白内障;此外还有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等。 李大爷现医院看病,我能不能自己买些眼药先用着呢?如果确诊是白内障后我应该怎么治疗呀? 专家解答目前尚没有特效药能够阻滞和缓解白内障进展,主流治疗方法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即切一个约2-3mm的切口,伸入超乳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破碎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其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手术过程十几分钟即可。 李大爷疫情期间怀疑自己得了白内障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答首先要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用眼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用眼,会导致眼睛提前老化。 疫情期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的话,在戴好口罩的同时,白天要佩戴太阳镜。目前已证实,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白内障的罪魁祸首。 待疫情好转,医院诊治。 李大爷白内障手术应该什么时候做呢?我现在还勉强能看到是不是不需要着急,说不定会自己变好吧? 专家解答白内障不痛不痒,再加上国内有定期体检习惯的老人不多,部分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白内障了。晶状体混浊导致白内障是不可逆的,患者最佳手术时间是视力在0.1~0.5的阶段,这个时间段叫未成熟期。等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晶体老化变硬,此时手术难度增大,对患者眼部损伤更重,术后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白内障一旦确诊,别拖!早做比晚做好。 李大爷那白内障手术有保障吗?会有并发症吗? 专家解答白内障手术治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大多数病人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但若患眼有眼底病变、角膜病变、青光眼、虹睫炎等,有可能术后视力提高不明显。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临床上后发性白内障发病率在5%左右,极少数病人会在术后出现,这是因为手术后残留少量皮质或自身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造成了后囊膜混浊,一般在门诊进行激光治疗即可。 李大爷明白了,我们大家平时也要做好白内障的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解答5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家族史者、户外工作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1-2次眼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若突发视力下降、复视、眩光、眼痛等症状时,及时到眼科就诊。 戒烟限酒,多吃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持眼睛健康。 孕妇应规律产检,发现病毒感染及时治疗,预防胎儿先天性白内障。 户外活动时戴上太阳镜,减少紫外线照射。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睡前建议做眼保健操,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李大爷好的,我现在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等疫情好转,医院眼科就诊的,谢谢宋主任今天的科普! 专家解答不客气,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更加了解白内障眼科知识,可以达到预防或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使大家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