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ldquo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时间:2021-7-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指导专家

徐洁慧

主任医师,医院眼科主任,兼任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视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防盲学会委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眼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对白内障、眼底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能熟练进行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眼前后段眼病的激光治疗。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名医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相信大家都听过“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句话,说得玄乎的甚至还有男女之别、时辰之别等等。多数人心里也知道这个说法可能不科学,可是因为眼皮跳往往来的莫名其妙,发作时又大多不可控,去的时候也常常不知所踪、无迹可寻,显得有点神秘,也给传言留下了流转的空间。那么,眼皮总是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医院眼科主任徐洁慧主任医师就来聊聊这个玄乎的话题。

为什么会“眼皮跳”?

现代医学里的眼皮跳,学名叫“眼睑震颤”,也称“眼睑痉挛”,是控制眼睑肌肉的神经(VII面神经)非正常兴奋,引起部分眼轮匝肌肌纤维在短时间内收缩颤动(痉挛、抽筋),以致牵动其上附着的皮肤出现颤动。

至于为何会出现面神经的“非正常”兴奋,确实有没彻底搞清楚的个体内在差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占卜般的“财灾”之说没有关系。

“眼皮跳”有哪几种?

一般来说眼皮跳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大部分眼皮跳是生理性的,常表现为:

1.一次性发作,一会儿左边眼皮跳、一会儿右边眼皮跳,单侧的较多;

2.发作时间短,一次发作常常只有几秒到几分钟;

3.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三四天间歇发作;

4.跳动的频率非常不规律,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5.跳动程度也不严重,比较轻微,过后会自动恢复。

这种生理性眼皮跳多由疲劳、用眼过度、强光刺激、受凉、精神刺激、情绪紧张与恐惧、服用某种药物、头面部受压迫、睡眠不足、烟酒过度、看书或看电视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而非疾病引起。因此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注意休息、进行局部按摩或热敷一下就会停止跳动。

而病理性眼皮跳一般较重,常常伴有其他相关部位或器官的病症,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就医,例如:

1.眼皮跳伴随眼睛发红、酸涩且流泪

这种情况大多由眼睛的炎症或者其他病变导致,不适感也只局限在眼睑周围,没有扩大到面部其他部位的趋势。

近视、远视、散光、结膜炎、角膜炎等这些情况中,因为视物不清眼睛诱发过度调节或炎症刺激,眼肌会出现不自主地运动,由此出现眼皮跳动。这时就要对症看眼科了。

2.持续跳个不停,甚至都没法看东西

这种持续性跳动往往是面神经自身炎症或面神经通路受压或其他刺激(外伤、手术、肿瘤等)所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无法看清东西,如果持续较长时间没有缓解,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首先要去神经科确定或排除面神经相关的疾病,如未发现面神经疾病且普通的热敷休息消炎等仍不能缓解眼皮跳,可考虑进行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或手术治疗。

3.不止眼皮跳,嘴角和面部也在跳

眼皮跳动的同时,伴有半边脸的肌肉痉挛,即同侧的面部和嘴角出现抽动(下颌瞬目综合征),可至神经内科就诊。

如何缓解眼皮跳?

1.热敷

方法:平躺或半躺,将毛巾浸入热水中,稍微拧干后叠成长条状敷于眼睛上,以眼睛感到舒适的热度为宜。为了方便也可以采用毛巾包热水袋来热敷,敷完后注意涂上眼霜或润肤霜。

作用:可以增强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痉挛,可用于眼部疲劳引起的眼皮跳。

2.按摩

方法:用双手的拇指或者食指,叩击两侧太阳穴、鱼腰穴、四白穴、攒竹穴、巨髎穴,每个穴位叩击20~30下,力度以穴位感到略酸微痛为宜。然后再用单手掐压另一只手上的合谷穴1分钟,交换掐。

作用:可以放松精神,缓解眼部肌肉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于长时间用脑,长时间用眼,精神紧张等引起的眼皮跳有缓解作用。

3.针灸

方法:采用补法,取攒竹、头维、四白、三阴交、血海、丝竹空、足三里等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梅花针点刺患者侧眼脸及眼眶。

作用:可补气血,增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心脾血虚、筋肉失养而造成的眼皮跳及头痛。

不过,徐洁慧表示,以上主要对难以缓解的生理性眼皮跳有作用,可以尝试一下,但要解决病理性的眼皮跳,还是建议至眼科等科室及时就诊。

编辑:俊审核:婧

来源:眼界

医院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可预约挂专家号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