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街头十大ldquo毒小吃管 http://www.putaoz.com/dyfl/6681.html 家庭儿科急诊医学 中国儿童医疗之家儿科儿保培训 郑莉莉主治医师 大白安心全科医生联盟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 擅长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和健康管理 带教策划及编辑 石应珊医师,YingshanShi,MD,FAAP 芝加哥大学科墨Comer医院普儿科/新生儿科 中国儿童医疗之家创始人和总策划 资料收集 沙彬医师复旦大学医学硕士 大白安心全科医生联盟医疗总监 1.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2.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及存活时间 3.流行性感冒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4.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的不同 5.流行性感冒重症与危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6.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7.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治疗的基本原则 8.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家庭护理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 是病毒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轻重不一。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力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每年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5%~15%人群感染,死亡人数25万~50万。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1.流行病学 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 2)幼儿期发病最多,儿童6岁平均每人每年发生6~8次,从9月到次年4月可多达每月1次。日托所的幼儿比在家照顾的儿童的感冒次数更多。 3)较年长的儿童和成人平均每年感冒2~4次,症状一般持续5~7日。 2.诱发因素 (1)体弱、特应性体质、免疫缺陷病或免疫功能低下; (2)居住环境拥挤、大气污染。 (3)过度疲劳、着凉。 1.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温带和寒带地区在冬春初流行;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可流行 2.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是社区传播的重要传播者 3.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儿童<5岁 <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BMI≥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主要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通过打喷嚏和咳出经空气传播的小颗粒飞沫,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2)接触传播:手接触感冒病毒的人或物品,再接触结膜或鼻黏膜。 3)密切接触:感染者打喷嚏排出大颗粒飞沫沉降在其他人的鼻黏膜或眼结膜上。 主要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 2)接触传播 3)气溶胶形式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或者液态的微粒,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传播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1.病原学 (1)鼻病毒最常见30%~50%,冠状病毒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各为5%,肠道病毒5%; (2)致病病毒及血清型众多,且RNA病毒变异频繁,迄今未研发出疫苗 (3)肺炎支原体、衣原体、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作为原发病原10%。 病毒可在人体皮肤表面存活至少2小时,物体表面存活1日。 3.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而非病毒对呼吸道的直接损伤。 1.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丁四型。 甲型变异性最强,是导致世界范围流行的流感病毒,如甲型H1N1、H3N2亚型,及目前的H7N9亚型 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感染人。 丙型为散发。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2.发病机制 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转录和复制出大量子代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可发生急性坏死性脑病。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1.早期仅有上呼吸道黏膜下水肿,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较多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2.继发细菌感染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脓性分泌物。上皮细胞受损后剥脱,恢复期重新增生修复至痊愈。 1.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2.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 1.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症状 1.常发生在季节交替时,多见冬春季 2.病程:潜伏期多为2~3天或稍久,起病较急,感染后10~12h开始,2~3d达高峰,持续7~10d,部分可≥3周。 3.典型症状:鼻咽部卡他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充血等 1)婴幼儿:鼻咽部卡他症状不显著,全身症状较重;起病急,发热、清涕、易激惹、食欲减退和睡眠困难。可伴咳嗽、呕吐、腹泻、甚至热性惊厥 2)学龄儿童:鼻咽部卡他症状和咳嗽为主,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 3)年长儿:可能主诉咽痒和咽痛。 体征 1.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呼吸音正常。 2.肠道病毒感染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并发症 1.多见婴幼儿患者 2.波及邻近器官,向下呼吸道蔓延:急性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结膜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3.继发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时,可致化脓性病灶,如骨髓炎、脑膜炎等。 症状 1.温带寒带地区在冬春初流行,热带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可流行 2.突发高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3.多伴全身症状: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4.乙型流感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特点。 5.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渐好转,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3.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肌痛,肌无力,肾功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或/和影像学检查 普通感冒 流感(根据临床需要选择) 多数病儿根据病史和体检已能作出评估和应对,不需要辅助检查。 1.胸片检查:局灶性肺部体征、咳嗽不断加重、咯血或有未确诊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 2.无法确定个体患者的致病病毒。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 2.血生化; 3.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 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 3)血清学检测:回顾性诊断。 4)病毒分离培养 影像学表现:并发肺炎呈现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 1.诊断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1.主要为临床诊断 (1)与感冒患者的接触史 (2)鼻咽部卡他症状,发热(婴幼儿多见)、颈前淋巴结肿大、鼻黏膜和口咽充血。 2.临床特征提示非单纯感冒 (1)持续发热、高热39℃(.2℉)、病容; (2)疱疹性咽峡炎的咽后壁水疱; (3)喘鸣、肺部局灶性体征(叩浊音、呼吸音减弱,湿啰音和支气管呼吸音)、咯血; (4)突发呼吸困难,提示吸入异物; (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如生长迟滞、杵状指、胸腔过度膨胀、胸廓畸形、特应症。 1.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建议行病原学检测。 2.临床诊断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3.确定诊断 流感临床表现,具有≥1种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和RT-PCR) 2)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5)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2.流行性感冒重症与危重病例(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即需考虑) 重症病例 危重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智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器官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3.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 流感 病原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流感病毒 传染性 非传染性 丙类传染病(按乙类管理) 季节性 不明显 明显 发热程度 不发热或者有发热(轻、中度) 多高热(体温可达39—40℃) 发热持续时间 1-2天 3-5天 全身症状 少或没有 重,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卡他症状 鼻塞流涕喷嚏 常见 有时 疲劳虚弱 少见 常见,持续2-3周 并发症 罕见 可出现肺炎、中耳炎、心肌炎或者脑炎等 病程 1-3天 5-10天 病死率 低 较高,死亡多油流感引起原发病(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心脏病等)急性加重或者出现并发症。 4.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 2.变应性、季节性、血管运动性和药物性鼻炎 3.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4.细菌性咽炎或扁桃体炎 5.鼻腔异物、异物吸入 6.鼻或鼻窦的结构异常; 7.百日咳 1.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助鉴别;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 2.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 3.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非流感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 1.基本原则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家庭护理 对症治疗为主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或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3.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尽早病原学检查,有指征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4.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 5.家庭护理-对症治疗 2.基层门诊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药物治疗原则 (1)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不受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影响 ·确诊或疑诊流感重症或住院儿童,发病时间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有流感样症状,且具有儿童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伴并发症的患者,尽早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既往体健,但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减少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的流感感染儿童。 2)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国目前上市的药物包括三类: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用于儿童及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 ·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中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 ·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针对甲型流感病毒,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 3)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临床推荐以下三种: ①奥司他韦(胶囊/颗粒):疗程均为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年龄 推荐剂量 1岁 0~8月龄,每次3.0mg/kg,每日2次 9~11月龄,每次3.5mg/kg,每日2次 ≥1岁 体重15kg者,每次30mg,每日2次 体重15~23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 体重23~40kg者,每次60mg,每日2次 体重40kg者,每次75mg,每日2次 成人 每次75mg,每日2次 ②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 ·每次10mg(2噴),每12小时1次,疗程5天。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较高,应慎用。 ③帕拉米韦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用量因年龄而有所不同: ·2-12岁:12mg/kg/次,最高剂量mg/次。 ·≥13岁:mg/次。 (2)感冒和流感一般用药原则 1)抗病毒药:只推荐用于流感病毒。 2)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不推荐。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才使用抗菌药物。 3)过敏性疾病抗过敏:避免接触过敏源,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 4)急性哮喘发作:平喘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喷雾异丙托溴铵,喷雾糖皮质激素。 5)麻黄碱等滴鼻剂:不推荐。 6)复方类感冒药:不推荐。 7)干扰素:不推荐。 8)镇咳药及化痰药:年小儿童不推荐。 3.家庭护理-对症治疗 (1)监查:体温、呼吸、面色、进食、睡眠、观察用药和疗效。 (2)息食:房间通风、抬高床头、充分休息、补充水分、温热流食、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饮食。 (3)发热:乙酰氨基酚、布洛芬(≥6月龄)、禁用阿斯匹林和退热针。 (4)鼻塞:鼻腔生理盐水滴鼻,喷雾或冲洗。9克盐(3/5小勺)加毫升水煮开冷却(0.9%盐水);每侧鼻孔滴4~5滴,然后用橡皮吸器吸出,每天2~3次睡前或饭前。小婴儿可以在鼻孔外面滴一滴盐水,吸气时就吸进,孩子不难受,比直接喷鼻好。 (5)咳嗽:抬高床头、半卧半坐位、冷雾加湿器(加冷开水)湿冷雾化;1岁稀释蜂蜜水可略缓解咳嗽;≥6岁可用咳嗽糖。 (6)室内:通风、防止潮湿生霉;注意温度和湿度。 (7)避免接触刺激物:二手烟、厨房油烟、放烟火、烧香。 (8)避免接触诱导过敏的物品:毛绒床上用品、毛绒玩具、动物、植物等。 4.医院或专科医师指针 (1)烦躁不安或萎靡或精神萎靡,高热、气促、三凹征、喘鸣、哮喘。 (2)发热伴皮疹。 (3)鼻塞流涕2周仍然不见好转。 (4)咳嗽加重晚上难以入睡,持续咳嗽不好转,呼吸急促困难,伴有胸闷胸痛或者痰中带血。 (5)咳嗽伴高热2~3天不退或低热3~5天不退,或热退后24小时再次发热。 (6)婴幼儿呛咳、疑异物吸入。 (7)持续呕吐腹泻。 (8)明显头痛,抽搐或颈部僵硬。 1.普通感冒和流感预防的一般原则 1)健康饮食,足够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2)适度保暖,不露肩膀睡觉;不宜过冷过热。 3)屋内保持通风清洁及湿度,冷雾加湿器使用纯净水或蒸馏水。 4)注意勤洗手,以及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 5)咳嗽或打喷嚏时,对着纸巾、手绢、肘弯处,而非对着自己的手;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6)普通感冒和流感流行季节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可戴口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7)使用杀病毒的消毒剂如苯酚/酒精去除环境表面污染有助降低引起感冒的病毒传播率。 8)避免儿童被动吸烟;避免接触刺激性烟雾。 9)按规定接种疫苗。 10)注重个人和家族过敏史:湿疹、鼻痒流涕、眼痒流泪水、咽喉痒、哮喘等;有过敏积极治疗。 2.疫苗接种 (1)普通感冒 1)普通感冒致病病毒及血清型众多,且RNA病毒变异频繁,迄今尚未研发出普通感冒疫苗。 2)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对普通感冒无效。 (2)流感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1)儿童≥6月龄。 2)每年优先接种疫苗人群:老年人≥65岁、儿童6月龄至5岁、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 3.流感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剂量同治疗量,每日一次,使用7天)。 提问将作为结业考试复习资料及考试题目。 答案在本章课程内容中,请根据提问复习。 1.以下哪一项不是普通感冒常见的病毒?(单选题) A.鼻病毒 B.冠状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EV71 E.麻疹病毒 2.以下哪一项是婴幼儿普通感冒的表现?(单选题) A.咽痒、咽痛和咽部烧灼感 B.鼻塞、清涕 C.咳嗽、鼻塞 D.发热、清涕、易激怒、食欲下降和睡眠困难 E.突发高热、头痛、肌痛和易激怒 3.以下哪一项不是普通感冒的常见并发症?(单选题) A.中耳炎.鼻窦炎 B.支气管炎 C.哮喘发作 D.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E.肺炎 4.以下哪一项符合普通感冒的发热高峰期?(单选题) A.起病第1-2天 B.起病第2-3天 C.起病第3-4天 D.起病第4-5天 E.起病第2-5天 5.流行性感冒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人群?(单选题) A.儿童<5岁,<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B.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C.肥胖者BMI≥30 D.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E:ABCD 6.以下哪一项是流行性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单选题) A.肺炎 B.神经系统损伤 C.心脏损害 D.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E.脓毒性休克 1.陆权,安淑华,艾涛.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09:-. 2.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06:-. 3.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儿童普通感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Uptodate 5.儿童普通感冒的治疗与预防Uptodate 6.儿童流感的临床特征与诊断Uptodate 7.儿童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Uptodate 8.儿童流感的疫苗预防Uptodate 中国儿童医疗之家儿科儿保培训,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和复制权,请不要转载。 中国儿童医疗之家宗旨 集汇中美医疗的精粹,借鉴美国儿童医疗之家的经验,适合中国儿童家庭和基层医生的需求,致力于推广基层医生儿科儿保一体化培训(儿科学基础知识及技能;儿科常见病症诊疗思路;中美儿童保健体系流程;全人儿童家庭医疗管理),为中国儿童和家庭提供最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偱证医学依据的医疗服务,让众多的基层医生崛起,缓解中国儿科医生荒的状况,增强中国儿童和家庭的健康保健。 中国儿童医疗之家ChildMedicalHomeinChina(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