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年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顺利举办,一言不合就上图! DR再次成为热点 本次大会上,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医院许迅教授在大会上演讲的题目为“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再次强调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严重性,以及尽早预防的重要性。 DR的定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证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引发的,会造成视力障碍和失明。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进展。在良好的筛查和护理下,绝大多数由糖尿病引起的视力障碍是可以避免的。 DR的机制 慢性高血糖引起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后释放各类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BRB),即微血管损伤,进而引起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直至失明。 DR的筛查 DR,尤其是非增殖期病变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建议T1DM患者如果在青春期及以前发病,应在12岁开始眼底筛查;青春期以后的一经确诊即筛查,每年一次。对于T2DM患者,研究表明,每年一次的眼底筛查可使失明发生率下降94.4%。常见的筛查方法有视网膜照相。 DR的危险因素 所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血糖控制不佳 3.血压升高 4.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5.微量清蛋白尿 6.高血脂病 7.贫血 8.妊娠 DR的治疗及预防 羟苯磺酸钙是整个DR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作为一种特异性视网膜保护剂,可避免血-视网膜屏障的损害。有研究显示,随着羟苯磺酸钙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抗炎的作用也随之增强。此外,临床试验表明,羟苯磺酸钙还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保护微血管。一项以后玻璃体穿透率(PVPR)衡量BRB通透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羟苯磺酸钙能显著降低PVPR,降低血管通透性,稳定血-视网膜屏障;对于早期DR患者,无论其血糖控制程度如何,加用羟苯磺酸钙后均可改善PVPR。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早期DR患者经羟苯磺酸钙mg/d治疗24个月可延缓眼底微动脉瘤生成,减少出血,并能显著改善DR分级水平,延缓DR进展。另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处于DR早期且合并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在应用羟苯磺酸钙后,视网膜出血面积和视野缺损显著降低,显著改善非增殖期DR患者的视力敏锐度。另外,羟苯磺酸钙还具有辅助增强激光治疗效果的作用。 国内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对于眼底病变及视力改善,羟苯磺酸钙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3%。羟苯磺酸钙口服后6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主要以原形经粪尿双通道排泄,肝肾负担较轻,安全性较好。 研究发现在达到传统血糖控制标准HbA1c<7%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仍有32.2%的DR发生,而当HbA1c<6.4%时,DR发生发展率下降到8.3%。因此提出了显著降低DR发生的强化血糖控制的新标准——HbA1c<6.4%。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越早服用安多明(羟苯磺酸钙胶囊),对DR发展的延缓作用就越明显。 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