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常会听到人说,做了近视手术近视就治好了,那么,近视手术真的能“治愈”近视吗? 近视眼手术一度被人误解为是治愈近视的方法,毕竟做完近视手术后,就不用戴眼镜了。但实际上,近视的状态是永远没有变化的,我们并不能说它“治愈”了近视。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 01 近视是怎么一回事 人的眼睛就像一个精密的照相机,眼睛前面有角膜,角膜再往里有晶状体,这是两个主要的成像镜头,眼球最里面一层是视网膜,它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收集透过镜头会聚而成的图像后,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我们就能看见这大千世界的丰富景象了。近视类似于相机不对焦了。 人眼的发育有一个“正视化”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出生的时候眼球长度(眼轴)和镜头还不匹配,眼球比较短,镜头比较凸,一般都是远视眼。 在发育期,眼球会变长,而镜头则变平,一般来说,角膜的屈光力下降到2岁左右就基本稳定了,晶状体的变化目前还没有研究得很透彻,大概在10岁前屈光力会持续下降,而眼轴的生长则会一直到青春中后期,甚至成年后。 理想状态下,两者会逐渐达到平衡,最后停留在不近视也不远视的状态,也就是正视眼。但是有时候由于某些因素眼球过度生长而超出了这个平衡,就成了近视眼。 所以,近视眼看不清的原因,是因为成像的焦点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而近视眼镜的作用,就是给眼球增加一个镜头来发散光线,使得焦点能落到视网膜上。 02 近视手术的原理是什么? 近视手术的学名是屈光手术,是指试图改变人眼屈光状态的眼部手术,例如从近视状态变为正视状态。现阶段的屈光手术主要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最主流的近视手术。 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把角膜凸度变平,使得我们眼球自带的镜头折射光的能力变弱,光线的焦点就能后移从而聚焦到视网膜上了。 比如我们现在说的最多的全飞秒手术(SMILE),利用飞秒激光直接定位到角膜基质层,在角膜基质层内切削出一个透镜的形状,通过一个小切口把透镜取出。 半飞秒手术,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上切出角膜瓣,然后将角膜瓣掀起,再通过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精确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 眼内屈光手术目前主要是ICL晶体植入,也就是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理解为把近视眼镜放在了眼睛里面,改变了整个眼睛的屈光状态。 03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更应该注意! 01 视网膜脱离 近视手术可以通过削平角膜或者干脆把眼镜植入到眼睛里面,改变我们眼睛“镜头”的度数而照相机要拍到清晰的照片当然还需要还有底片。对人眼而言,要能真正看到东西,少不了通过视网膜神经细胞把图像传到大脑。 视网膜是一层相对比较脆弱的薄膜,近视度数高的人,由于眼轴过长,视网膜变得很薄,可能会使视网膜出现裂孔,甚至演变为视网膜脱离。 图片中虚线圈内为视网膜脱离范围 02 视网膜脱离有什么症状呢? ●如果脱离的范围非常小且在周边部,可以暂时没有任何症状。 ●如果眼前出现大量固定“飞蚊”及闪光感、眼前有遮挡物,通常提示有视网膜脱离。此外还可能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范围大者甚至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 视网膜脱离后尽快进行复位手术,可能恢复部分视力,但最终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脱离的部位、范围,和脱离后手术时机。有研究显示,尽管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手术来挽救一部分视力,但是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比不近视的人会更差一些。 03 黄斑病变 经常会有患者询问黄斑病变是什么?其实,黄斑是每个正常人生来就有的结构,黄斑部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当眼轴进行性拉长,眼底视网膜,尤其是黄斑部可能出现一系列病变,包括斑块状萎缩、漆裂纹、新生血管和出血,同时还可能会造成黄斑区的视网膜劈裂等。 这些病变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尤其是高度近视者发生黄斑病变的概率显著升高。 所以做完近视手术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术后的护理同样非常重要! 近视矫正术后仍需坚持每年做并发症排查,包括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或广域眼底照相、OCT、眼压等。 虽然近视手术并不能真正“治愈”你的近视,但从心理愉悦的层面来讲,对于苦“四眼”多年的近视患者们来说,满足摘镜需求,何尝不是一种“治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