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眼部的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时间:2018-1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小儿眼部的检查主要包括四部分:视功能、外眼、眼前节和内眼,应两眼分别进行。视功能又包括视力、视野、色觉和立体视等检查内容;外眼检查主要是检查眼睑、泪器、结膜、眼球位置以及眼压检查;眼前节检查包括: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和晶状体;内眼检查包括玻璃体和眼底,需用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

下面就普通儿科医生临床工作中对于眼部的检查做一简要概述,因其很多内容都属于眼科专业医师诊疗内容,在此不做详细介绍,请参考小儿眼科学专著。

(一)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能分辨物体细小结构的能力,通常以人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为指标,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临床上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一般采用通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

临床工作中进行此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较小的婴幼儿因为无法配合检查,此项检查通常采用医生手拿鲜艳的物体看小儿眼球是否注视或跟随物体移动,并调整其距离,粗略检测小婴幼儿的视力。

2.戴眼镜的小儿必须测其裸眼视力和戴眼镜的矫正视力。

3.如小儿远视力异常,在1m处仍不能辨认0.1行视力表标示者,则改为以“数手指”的方式记录其视力,方法为让患儿背光而立,医生在其面前任意伸出几个手指,要求其说出手指的数目,然后记录为数指/距离(CF/cm)。如将手指移近小儿眼前5cm处仍无法数清,则改为用手指在患儿眼前左右摆动,如能看到,则记录为手动/距离(HM/cm)。如果患儿不能看到眼前手的摆动,则到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患儿患侧眼睛,如能准确地看到光亮,记录为光感(LP),仍不能看到光亮的,记录为无光感。对于有光感的小儿还需分别检查视网膜各个部位的“光定位”。

4.近视力检查了解眼的调节能力,与远视力检查配合可初步诊断是否有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近视、远视)和老视,或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眼底病变等。

(二)视野:是指人的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其大小与各类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范围以及面部结构(鼻和额的阻挡)有关,又称周边视力,是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力。一般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物体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再次为红色,绿色视野为最小。

儿科临床工作中进行此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小婴幼儿检查视野与视力可同步进行,粗略估计,见上所述。

2.采用手试对比检查法检查患儿视野时,医生的视野必须是正常的。

3.若对比检查法结果异常或疑有视野缺失,且小儿能够配合时,可利用视野计作精确的视野测定。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当人体由光亮处进人较黑暗的环境时,起初人眼对于任何物体都看不清楚,需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黑暗处的物体,这一过程临床称为暗适应。相反的,当人从黑暗处来到较强烈光线照射的区域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清光亮处物体,这一过程称为明适应。

小儿对此项检查往往并不配合,必要时可利用视动性眼震来作为判断暗适应的标准。

(四)色觉:是眼在明亮处视网膜锥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功能,要在适宜的光线下让小儿在一定距离处读出色盲表上的数字或图像,如不能读出表上的彩色数字或图像,则可按色盲表的说明判断为某种色盲或色弱。此项检查对于小婴幼儿不太适用。

(五)外眼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眼睑、泪器、结膜、眼球位置以及眼压检查,主要采用视诊和触诊的方法。

测量小儿眼压时可采用触诊法或眼压计来检查。前者又称指压法,较简单,比较适用于小儿,是医生凭手指的感觉判断其眼球的硬度依次估测小儿眼压的高低,该法虽不够准确,但简便易行。如需精确测量小儿眼压,可必要时给予患儿麻醉后用眼压计测量。

眼球震颤是双侧眼球发生的一系列有规律的不自主的快速往返运动。检查时,医生嘱患儿眼球随医生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连续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震颤。

(六)眼前节检查:主要包括: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视诊、触诊以及辅助工具检查。

儿科临床工作中进行此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角膜检查必须有很好地照明,采用一般望诊或光线斜照法检查其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软化、溃疡、新生血管等,再根据需要应用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进行细微结构的检查。切忌使用暴力加压于眼球。正常小儿角膜完全透明、无血管,但未成熟新生儿角膜可暂时性的呈现出乳白色。

2.巩膜检查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需注意其颜色以及有无黄染、结节、充血、压痛及膨隆等。因为巩膜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相互交错组成,故正常巩膜质地坚韧,为不透明乳白色。婴幼儿巩膜很薄,其下的腱状体及脉络膜颜色可透露于外表,使巩膜呈现浅蓝色。

3.虹膜:检查时一般用侧照法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要注意观察虹膜的位置、颜色、纹理、有无新生血管、色素脱落、萎缩、结节、肿块以及前、后粘连等,有无根部断离、缺损及震颤等。虹膜中央有圆形孔洞即瞳孔,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与扩大肌,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4.瞳孔:一般采用视诊或光照法(对光反射)检查,需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位置、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及集合反射等。正常成人瞳孔直径为3~4mm。

4.1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又分两种:

4.1.1直接对光反射:检查者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小儿一侧眼睛时,正常瞳孔受到光刺激后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即为直接对光反射。

4.1.2间接对光反射:检查者用手电筒照射小儿一侧眼时,用手或挡板放在小儿两眼之间的鼻梁处并贴近皮肤,挡住光线以免影响另一侧眼睛,这时除被照射眼出现直接对光反射外,另一眼虽未被照射,但也会出现瞳孔缩小,移开光线又扩大的现象,是为间接对光反射。

4.2集合反射:分为调节和会聚反射(又称辐辏反射)。检查者嘱小儿保持头部不动,双眼注视1m以外的目标(也可是检查者的食指尖),然后将目标(或食指)迅速移动至距离眼球5-10cm处,正常小儿可见双侧瞳孔缩小,称为调节反射。如果检查者将目标(或食指)缓慢移动至距离眼球5-10cm处,正常小儿可见两侧眼球同时向内聚合,称为会聚反射(又称辐辏反射)。由于小儿在视物由远至近时伴有晶状体的调节,以上双眼内聚、瞳孔缩小和晶状体的调节三者又统称为近反射。

(七)眼底检查:儿科临床医生行眼底检查较为困难,需借助检眼镜,并且要在患儿片刻安静时进行,必要时还可能需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年长儿如能配合,则相对容易些。眼底检查一般要求在不扩瞳情况下检查,医师和患者都不戴眼镜。瞳孔过小者,可扩瞳后再查。此项检查通常为眼科专业医师进行,在此不再详述。检查眼底主要观察的项目为: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黄斑区、视网膜各象限,应注意视乳头的颜色、边缘、大小、形状、视网膜有无出血和渗出物、动脉有无硬化等。请参考相关眼科学专著。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本平台其他精彩文章:

小儿再发性呕吐RS/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图解

最新儿童普通感冒诊治专家共识

危重患儿高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最新AHA小儿心肺复苏指南要点

最新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

手足口病问与答

简单四步,教你看懂动脉血气分析

小儿常用退热药物治疗专家指南(版)(最新)

史上最全!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脑病的诊断与临床特点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新诊疗常规及流程图

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儿童结核病管理(第2版)节选

指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年制定)

图文讲解小儿纵膈占位及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独家/最新)小儿过敏性紫癜饮食控制专家共识(版)

版小儿感染性腹泻病诊疗实践指南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

小儿常见呼吸异常的临床分析

十六个问题让你全面看懂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图解0~7岁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嗅神经和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意义

小儿临床常见危象诊治

图表精讲小儿瘫痪

小儿脑疝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近30种异常面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收藏)

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临床应用的最新专家共识(版)

让儿科医生心痛的心源性腹痛

儿童常见慎用或禁用药物一览表

手足口病的诊治要点

住院患儿不同病原体肺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指南(草案)

小儿物理降温之孰是孰非

为健康中国扬起我们的手!

最新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介绍

小儿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诊治方案(版)

儿科常用抗微生物药使用剂量指南

儿童静脉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指南(版初稿)

小儿常用祛痰药使用专家共识

让医患和谐的18字黄金法则

第三至六对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意义

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治方案

儿童高血压的定义、分期及常见原因

小儿危重症的临床判断与评估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重点、难点知识汇总

卵圆孔未闭是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河北沧州张西凯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名医院
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白癜风患者能用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