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访许迅教授病理性近视眼防控将成为

时间:2017-9-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China)是中国眼底病领域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在接受《国际眼科时讯》专访时,大会主席许迅教授介绍,本次大会共计24位国内外特邀嘉宾,余名代表参会,创新亮点在于突出了针对病理性近视眼防控的讨论。

病理性近视眼致盲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眼底病防盲的疾病谱近年有显著变化,原有的致盲性眼病主要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然而,自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于年应用于临床,大量湿性AMD患者疾病进展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随着近年DR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工作的有效推进,其致盲率也已经大幅度下降。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生经过规范化培训,对于DR无论是早期干预还是晚期手术,其医疗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相对而言病理性近视眼的致盲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国病理性近视眼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万,这其中一部分患者实际上能够进行治疗,例如高度近视眼黄斑区下的新生血管、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但对于病理性近视眼的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调查研究提示,中国面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升高的问题,且病理性近视眼问题越来越令人忧虑。许迅教授认为,中国的高度近视眼患病率在全世界占首要地位,其防治不能依赖于国外新技术的引进,因为西方国家并没有这方面的紧迫性。

最后,许迅教授希望对于病理性近视眼的防治,能够做到不同专科之间的结合,眼底病医生与眼视光医生的通力合作,实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控制,阻止其进一步恶化发展。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诊疗亟需规范

据许迅教授介绍,关于高度近视所致黄斑病变的诊断治疗,当前并无全国统一标准,专家共识的制订是比较迫切的问题,譬如如何分类(例如牵引性病变、新生血管出血、萎缩分类,或者其他更适宜的分类),以及分类之后如何分期,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分期后,才能进而指导在不同的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否则各家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对医患双方都不利。

首部中国共识规范OCTA操作程序

OCT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来一项全新的技术,其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能否取代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OCTA技术发展迅速,眼底病学组希望能尽快建立规范,但并非所有相关内容在现阶段都能实现规范。考虑到OCTA的原理和应用,暂定使用“血管成像”这个名词;而对于疾病诊断方面的规范,许迅教授称,目前在可行的范围进行了一些探索:譬如说操作程序、读片流程、应该观察和注意的内容等等,确保检查过程比较规范,不遗漏问题。未来眼底病学组还将在OCTA的疾病诊断、什么情况下可以取代FFA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赞赏

长按







































鍖椾含甯備腑绉戝尰闄㈠ソ涓嶅ソ
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粈涔堣嵂濂?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