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 光明的事业永恒的追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我叫牛君,医院一名护士长。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来说说我们的院长:光明使者----徐兆宏。 渭南人有句口头禅:“看眼病,到二院。”每天,在二院等待检查、治疗眼疾的患者总是排着长队,真可以说是熙熙攘攘。而18年前,我们眼科,在二院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科室,设备简陋,门庭冷落。那么18年来,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眼科,发展医院?我想,听了下面的讲述,您一定会找到答案。 年4月,作为科室的一名普通医生,通过民主选举,徐兆宏同志接手了这个随时可能会被取消的眼科科室。当选为科室主任,面对科室面临的困局,他寝食难安。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他从家里拿出所有的积蓄元决定北上,满怀着希望和梦想,只身来到北京,学习治疗青少年近视的OK镜技术。 为了节省几十元的住宿费,他在广场的台阶上,铺上报纸,盖上外套,和衣而眠。5月的夜晚,冷飕飕的,他把衣服紧了紧,握紧拳头暗暗对自己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学不到技术,决不回去。”清冷的夜,坚毅的心,黑暗的星空,繁星闪耀,最亮的那一颗,就是希望之星,光明之星。 学成而归的徐兆宏首先着手改善科室环境。因长年使用煤炭炉子取暖,科室墙面被熏得乌黑乌黑,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吸引病人?于是,他动员大家,众筹资金买铲子、买滚筒、买涂料,为了省钱,科室四个人自己动手,拿着铲子铲墙面,一边泼水一边铲,白灰眯的满头满脸都是,泥灰水溅得眼睛都睁不开,整理完一间房子,再整理另一间,整整干了半个月,门诊、病房、手术室都焕然一新。干净、明亮的环境让他们四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有了技术,有了好的环境,还得有人来看病啊!怎样才能让人知道二院能看眼病?11月的天,西北风呼呼地刮,冻得人直打哆嗦。他们四人骑着自行车,去学校、去街道,就这样,一个一个、一家一家发传单、做宣传。有一次,在杜桥中学门口,碰到久违的高中老师,老师看到他推着自行车在给来往的学生发传单,心中一阵凄凉。要知道,这可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啊,一位四医大的高才生,怎么能沦落到如此境地?老师心痛得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年12月,一个全新的眼科正式运行。他带领大家在渭南地区率先开展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技术,又陆续开展白内障手术、近视眼手术,就这样,二院眼科逐渐有了人气,有了名气,一天天火起来了。 有担当,有作为,能干事,会干事。徐兆宏同志年被组织上医院副院长,到年又被任命为院长。 医院繁忙的行政工作,并没有影响徐院长钻研一线业务。年“全国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活动”在我院实施,要求在20天完成例手术。时间紧,任务重。徐院长就主动承担起主刀医生的职责,前半天检查病人做准备,后半天紧张手术,从踏入手术室,便开始了一台接一台的手术,总要保持那一个姿势:眼盯显微镜、手持显微镊,脚踩控制台,一做就是大半天。中午顾不上回家,就和大家一起吃泡面,下午烧饼夹咸菜将就着填饱肚子。常常,手术结束已是晚上11点。这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脖子僵硬,一回到家,倒头便睡。第二天天刚亮便,医院复查前一天的手术病人,讲解术后用药、注意事项,新的一天工作又这样开始了。 临渭区大王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70多岁的王大爷,家庭贫困,孤身一人,七年来,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到看不见。爱写字,爱下棋的王大爷,干什么都得靠双手摸索,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没有了光明,王大爷心灰意冷:“哎,啥都看不见,啥都干不成,活着真是没劲啊。”偶然听邻居说,二院能看眼睛,以为自己双眼不能治好的王大爷,就在乡邻的陪同下,抱着医院。徐院长为大爷做了细致的检查,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完全是可以手术治疗的。了解完老人的境况,徐院长安排专人陪老人做了各项检查,并免费为他安排了双眼的白内障手术。术后拆开纱布的瞬间,王大爷激动地握住徐院长的手连声说,“亮了、亮了,大夫、大夫,我能看见你了。”通过两次手术,大爷双眼视力都恢复到0.6。目睹了大爷重见光明后的喜悦,一想到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农村老人,因医学知识匮乏,认识不足而耽误眼病的治疗,最终失明致残,徐院长很是揪心。于是他和同事们开始利用周末,医院,走上街道,走进乡村,带上设备为群众免费义诊筛查,普及眼健康知识,使送医下乡工作变成常态化。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两个月后的一天,王大爷再次踏进二院眼科大门。这次,大爷穿得干干净净,并送来自己精心书写的“百福图”。这沉甸甸的福字,倾注了老人复明后满满的感激之情与祝福之心! 年,徐院长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医院学习深造。学习期间,老父亲病重,他都没有耽搁一天学习时间。父亲脑梗住院,让家人瞒着他,父亲知道,这次机会难得,不能因为自己的病而影响儿子。直到父亲病情加重,得知消息的徐院长这才利用周末回家看望,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小病,没事,去吧,安心学习。”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生。 一年后,学习期满,徐院长带回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思维理念,引进回玻璃体切割眼底病治疗技术、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技术,医院医院医院,对我院眼科医师进行手术指导并免费接收所有医务人员轮训学习。 “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徐兆宏同志始终牢记自己的从医誓言。作为一名医生,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真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作为一名管理者,医院发展的道路上,医院的服务宗旨,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积极寻求社会公益项目支持,联合为万余名贫困眼疾患者减免住院费用,使他们重见光明,重拾生活希望。辛勤的付出获得了群众及社会的认可,徐院长多次获得中、省、市、区表彰;二院眼科也于年3月被医院,医院的第二名称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在陕西秦东地区建立起了第医院。医院环境优雅,设备先进,技术优良,服务态度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被渭南市卫生局授予“市级医学重点学科”。 眼科,仅仅是一个缩影。作为院长,这些年,徐兆宏与领导班子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二院整体的发展改革呕心沥血、取得辉煌。年8月10日,医院整体搬迁新址,现代化的建筑、先进的设备、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也增加了职工的幸福感,实现了二院几代人翘首以盼的夙愿,开展的新业务如心脏起搏器手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全脑血管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腹腔镜微创手术等新技术水平居全市前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了许多患者辗转西安看病的不便,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带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同步发展,全面升级。历史的长河依旧滚滚前行,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医院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患者的理解和信赖下,在医院历任领导的励精图治和全院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得到迅猛发展。从初创到今天,走过了一条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奋进之路。医院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努力和勇气。 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26年的创业创新犹如爬山,负重前行,挥汗如雨,一路走来,徐院长多次受到组织的表彰和肯定,去年8月更是荣获了“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工作者”的殊荣,面对取得的荣誉,徐院长却始终告诫自己,荣誉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他也常常告诉我们二院的每一个干部职工,“我们的工作,距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既是考验又是动力,我们二院人需要做的是继续埋头耕耘,执著前进!” 这就是徐兆宏院长,从医26年的时光中,关于他的事迹,我无法用几段有限的文字来描述,但我相信跟随他一起走过这段奋斗历程后,我们必将会迈着更加矫健的步伐,以先进为榜样,以群众为中心,踏着时代的节拍,向着理想,向着光明,阔步前行! 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