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 实验室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温软的沙丘上安眠?一个人要经过多少磨砺,才能实现自己的光荣梦想?一群学子要熬过多少寂寞之夜,才能在实验中得出一组精准有效的数据?一个实验室要有什么样的传奇事迹,才能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神奇实验室? 在浮山校区博雅楼,有一个不大的实验室,这里是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由于门牌号是室,大家习惯地称为实验室。在这个大约只有25平米的实验室,由博士生导师董静教授于年暑假前夕,在学院和系里的大力支持下牵头建立,每年从临床医学五年制二年级学生中,招收数名学生进入实验室,董静负责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科研训练和指导。 十年来,实验室共招收了56人,目前毕业8届(含届)46人。所有从实验室走出的毕业生,%都考入国内外顶尖大学继续深造,其中美国哈佛大学1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1人、协和医科大学8人、北京大学10人、复旦大学10人、首都医科大学1人、解放军总医院1人、上海交通大学4人、同济大学1人、中国科学院1人、第二军医大学1人、大连医科大学2人、青岛大学5人。 年,实验室毕业生有4人,分别是考入哈佛大学的翟婷、考入北京大学的田昭、考入复旦大学的范昕彤和李仕祯。让我们走近这4人的成长轨迹,一起来看看这个传奇的实验室。 一勤天下无难事 年暑假前夕,董静按惯例,从众多报名者中,经过3轮测试,挑选出4人进入实验室。“我在选人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只挑选成绩中等的学生。”董静解释说,考试成绩冒尖的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保研,她不能占用宝贵的保研名额。 “初进实验室,真是又苦又累又茫然。”翟婷说,当时他们4人,看到实验用的老鼠就心里打颤,做实验时都笨手笨脚,看文献时3天还看不懂一篇。怎么坚持下去?他们不免心里都打鼓。 既来之,则安之。好马不吃回头草,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在董静教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在实验室师兄师姐的“push(推)”下,很快就克服了心里障碍,进入了全速学习和实验状态。 “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是董静引领实验室的最重要的“法宝”。 为了敦促学生尽快提高英语水平,董静让他们大量阅读英文文献,鼓励他们在实验室用英语对话。翟婷一直有出国深造的想法,董静尤其重视她的英语学习。“翟婷学习十分刻苦,有一次,夜里1点半了,我看到翟婷还在打卡学习,她列出了20多个生僻的专业单词,我看了竟然只认识1个。”董静介绍说,目前翟婷的英语非常棒,在年她就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现在实验室发表论文,英文把关的都是翟婷,她不仅专业词汇量极大,而且总能精准地进行表达。 传奇的背后是付出。“以前我们看文献,3天看一篇还很吃力,现在大家3小时看一篇,也能很好地把握内容了。”范昕彤说,以前她一周还拿不出一个英文PPT,现在她一天就能做出个漂亮的英文presentation(汇报展示)。 实验室里的最重要事就是做实验。他们的实验对象主要是白鼠,因为老鼠是夜行性动物,作息规律与人类相反,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他们必须连续熬夜测量老鼠的各项生命指标。 “测摄食是我们最难忘且痛苦的经历。”范昕彤说,她们要在不足5平米的鼠房中,从晚上六七点一直测到凌晨两三点,然后又要在早晨7点钟起来继续测第12小时的摄食,这样的周期测试,一次就要持续坚持两周。 测量间隔,她们只能在实验室的简易行军床、瑜伽垫甚至桌子上,躺着或趴着眯一会儿,半小时后,在朦胧中,她们又会被闹钟叫醒,继续去充满“吱吱吱吱”声的鼠房中,继续测摄食。她们晚上大部分的睡眠时间,都被分割成这样几小段,半小时清醒,半小时沉睡。李仕祯笑着说,“这是我们本科时期最为难忘且最深刻的记忆。” 田昭是4人小组中不拘言笑的唯一男生,难免要被3位女生“欺负”,很多体力活和跑路的活,自然就落在他身上,被女生笑称为“店小二”,但他从没叫苦喊累过。在大三暑假,医院实习,晚上要回实验室通宵熬夜做实验,困了累了,只能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睡几个小时。 有一次,为了赶实验进度,需要买一种特殊的血糖试纸,他们4人几乎跑遍了医院。尤其是田昭,累到脚痛得受不了,磨破了血,开始他还用卫生纸垫在脚下,但很快就磨烂了,不得已悄悄向一个师姐要了个卫生巾垫在脚底。 天道酬勤,学道酬精。这样日复一日的实验,通常要连续熬上两年,才能得到一组或多组有效实验数据,才能撰写并发表1篇论文。最近发表的论文,他们从年10月份开始设计整个实验,经过漫长的实验和论文撰写,年2月6号定稿,开始第一次投递,一个月后收到返修意见及拒稿信,进行补实验及大修,尽管期间距离考研也越来越近,周围大部分同学都已投入到了紧张的考研备战当中,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不断地修改与投递,到接受前一共被拒绝了3次,才终于在年10月份发表见刊。 有幸的是,从大二到大五的4年间,她们4人合作发表了2篇SCI论文,其中1篇二区文章(IF=3.),1篇三区文章(IF=2.);另外,有1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另有1个项目在山东省生理学会议中作口头汇报。 养成合作、严谨、创新的科研习惯 在实验室,无论同届还是上下届的学子,既有亲密合作,也有欢声笑语,既有挑战夜读,也有歌声相伴。在日日夜夜的共同奋战中,他们相互结成了纯洁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心灵相通的紧密合作的团队,让学子们“养成合作、严谨、创新的科研习惯”,这也正是实验室育人的方向和目标。 田昭他们4人,虽然都不会做饭菜,但给老鼠“做起饭来”却毫不含糊。由于实验需要,她们要专门给老鼠制做一种高脂食物,原料主要有鸡蛋黄、白糖、猪油、花生油、鼠粮等,经过一定比例混制而成。买来原料后,他们便开始分工制食:田昭负责把肥肉炼成纯猪油;李仕祯负责将块状鼠粮磨成粉末状便于混合;翟婷负责煮鸡蛋及剥鸡蛋黄;范昕彤负责将所有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就像和面一样,然后再压实切割,最后放入烤箱烘烤。她们亲切地把制成品称为“高脂鼠鼠小饼干”。每当制食的时候,整层楼都弥漫着黄油曲奇般的味道,老师们都笑称,“你们的老鼠吃得比人都好。” “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家庭。”范昕彤以“五官”来形容他们4人小分队,“队长田昭就是大脑,负责整体调度与协调;翟婷和李仕祯就是眼耳鼻,负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知十面’,她俩不管是查阅文献还是运用统计工具,亦或是修电脑都很强。”她哈哈笑着说,“而我是嘴巴,善于表达和实验汇报。” 不止田昭他们4人,实验室所有的小伙伴们,就是一个整体,在董静的带领和影响下,都非常亲密无间、团结进取。级的盛志,掌握着实验室里实验老鼠繁衍生息的大权,他的任务就是使老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以此来满足不同实验对老鼠的需求。 从级本科生掌握了meta分析法之后,实验室就诞生了第一篇meta分析论文,尽管他们的开山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当他们凿开第一束光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在此过程中用过的工具以及看过的风景、走过的弯路都告诉了后来人,然后,就有了第二篇、第三篇、更多篇meta分析论文的诞生……每一级都在为后进的师弟师妹们开路,他们在默契中形成了开拓与传承的良好传统。 像带硕博生一样带本科生 董静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不仅全面负责实验工作的研究方向,也负责指导实验设计和实验进程。她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为“完全可以像带硕博生一样带本科生”,以“无为”为学子的“有为”让路,以“守正”为学子的“出奇”铺路,既给他们研究兴趣的自由,也给他们设计实验的自由,但对他们的实验环节和实验进展却严格把关。 有次做PCR实验时,由于考虑不周,翟婷她们直接拿上一级师哥师姐们选用的内参GAPDH来研究糖代谢,幸亏后来及时发现这个内参不适合用在糖代谢中,改用了β-actin。当翟婷她们主动去找董静承认错误时,以为会被狠狠批评一顿,没想到董静并没有批评她们,而是让她们总结经验教训。“第一次做实验,谁都难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长记性和勇于承担。”董静对她们说,“你们现在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隐瞒或者欺骗我,而且还主动查阅并总结了有关内参选用的知识和经验,这让我很欣慰。” 董静要求每一位实验室的学生,每周都必须以PPT形式,用英文做一次Presantation(汇报展示),以锻炼他们的总结能力、英语能力、行文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让学生们受益良多。 实验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已经读研读博或工作的师哥师姐,再回实验室的时候,都要“带点东西回来”,这个东西就是PPT报告,要向在校的低年级师弟师妹们讲述他们经历与见闻,或者带给大家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让大家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更有新的前进动力和勇气。 从实验室毕业走出去的一届届学子,仍然保持着本科时良好的科研习惯。级的蔡桂举,现在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博士生,目前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交流。他说,“现在用到的实验技术、科研思路,培养的科研习惯,都得益于本科时在实验的系统训练。” 按级的徐欢的话说,实验室的经历是一笔永远的财富,“欢喜时思,悲愤时念,低落时激”。徐欢现在是海军军医大学博士生,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给董静寄一张明信片,最近,他到美国杜克大学交流学习,在查尔斯湖畔,手写了长达4页的信给董静,“若仔细说起,对细小事物的感知与品鉴,或许是从实验室的时候就有的吧,这么说起,也是八年有余了。” 会生活才会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实验室的学子们,除了刻苦学习和认真做实验之外,稍有放松的时候,青春活泼的一面立马就露出来了。实验室里绝大部分都是女生,爱美、爱玩、爱吃是她们的天性,个个都是“臭美大辣椒,一走一弯腰”,她们会相互讨论口红的颜色,会一起逛街,会一同去赏花,会约着去撸串。 李仕祯年龄最小,刚满17岁就考上了大学,身材娇小的她,常常扎着个小马尾,喜欢弹个吉他,也喜欢双手飞快地玩魔方,而且不玩三格的,要玩更复杂的四格魔方,在一起瞎闹时,她还喜欢挽起胳膊,炫耀她那苗条的“肌肉”; 范昕彤是个爱说爱笑、多才多艺、表达力很强的女生,喜欢游泳,喜欢看电影并喜欢给电影配音,曾经获得过“魅影之声”电影配音大赛二等奖,经常妙语连珠,但笑点很低,常常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却先被别人逗得格格直笑了; 翟婷的记忆力超级棒,也是找文献、修电脑的高手,喜欢在课间呼啦啦地玩一下滑板,只要打闹起来,就喜欢故意露出她可爱的小虎牙,“凶得”女生们连连后退却哈哈大笑; 田昭平常喜欢打篮球,在实验室是帅气又受气的“店小二”,主动承担了很多活儿,总有他做不完的这事那事。 董静自身也以身作则,她不仅用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也经常与他们一起踏青赏花、逛逛街、做做义工等,甚至去球场打篮球,有一次还和徐航程等人去即墨参加了半程马拉松比赛……如果学生忙于做实验或准备考试,她会在家里包好饺子送到实验室来,每当学生们发了论文或获奖后,她就会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作为奖励。 真心关心每一个学生 “真心关心每一个学生”,这是董静育人的一大法宝。她对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都了如指掌,对他们既宽厚又严格,深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