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756949.html 去年大年三十奔赴武汉抗疫,奋战40余日,亲临火线指导救人,如今重返武汉。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受邀来汉出席第三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并就《中医“治未病”——守护全民健康》进行发言。会上,极目新闻记者就中医如何做好守正创新、如何坚持中西医并重等话题,对仝小林院士进行了采访。 去年驰援武汉是保卫家乡 “我父亲生在武汉,长在红安,我的户口本上的籍贯还写着湖北红安。去年来武汉抗疫,对我来说,是保卫家乡了。”8日上午,仝小林院士重返去年曾经战医院,故地重游,深情表示。 去年大年三十来到武汉,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的仝小林及其团队,在武汉奋战40余日,战果累累。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率先在社区发放,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倡导的社区中医药防控模式——“武昌模式”在湖北得到广泛推广;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他多次深入重症病房,指导和亲自诊治危重病人…… 此次重返武汉,看到武汉生机勃勃、焕然一新,他心中非常感慨。“武汉和湖北人民非常了不起,非常伟大。”他也送上祝福,希望武汉和湖北未来能够在科技等各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 在第三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上,仝小林院士就《中医“治未病”——守护全民健康》进行发言。他表示,中医“治未病”思想指通过提前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部分。在此次疫情期间,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治未病”思想亦因此而得到充分发挥。“我们通过分析新冠患者的证候特征,得出新冠疫情属中医‘寒湿疫’,并进一步阐明了‘寒湿疫’之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即可运用相关措施进行‘治未病’。”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仝小林表示,未来疾病谱将呈现以老年病、多系统慢性病、代谢性疾病为主的特点。需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个体化优势、整体观优势,做好疾病的三级防控。 一是对于疾病的防治要“前移”和“旁扩”,对于潜证和可预见证要提前干预,全过程中重视预防,还要做到“全方位观照”。看到某一显证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其他潜证,“见一叶而知秋”。比如看到糖尿病眼底病变,要立即想到其他微血管病变。 二是在掌握疾病整体规律基础上,注重辨证施治的个性化。这是循证研究基础上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根据体质、性别、年龄、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证候的不同类型等制定的个体治疗方案。比如2型糖尿病患者,有的体型肥胖,有的体型消瘦,需要根据体质特点辨证用药,有的一开始就合并大血管病变,有的始终不出现大血管病变,反而以微血管并发症为主,在起始治疗时就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并发症差别预防。 三是要把患在同一人身上的若干种疾病联系起来看待,把疾病和所患疾病之人联系起来看待,把病人与其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联系起来看待,把握疾病的整体时空,这也是生态大系统医学思想。 他强调,未来实现健康中国,要在疾病的预防上下功夫,早预防早干预,要有全局观。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健康蓝图中,提到要聚焦疫病防治能力建设。8日,对于疫病防治能力建设方面,仝小林院士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响应和工作机制;建立中西医协同应急救治机制,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全程参与救治;建立基于“武昌模式”的“中医药+”抗疫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应急学科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应急资源的生产和战略储备;加强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与基础平台建设。 中医药该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此,他表示,要深入挖掘经典古籍,探寻有效方药,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大规模临床验证;在借鉴现代医学知识基础上,从中医角度重新认识疾病,根据疾病自然动态演变过程,对其进行分期、分证研究,与现代医学体系进行有效对接;要借鉴现代科技方法,对有效的古方古药进行机理机制研究;要保持中医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下,将现代中药学、药理学等研究成果回归临床;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转自: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