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于眼底病的那些事,你需要知道

时间:2020-6-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眼底很重要眼底健康很重要定期眼底检查很重要眼底病千万不可忽视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眼底病吗今天,普小妹就来和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眼底病的那些事??????什么是眼底病什么是眼底?如果把眼球比作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前部的角膜、晶状体,中部的玻璃体就像一组“镜头”,而眼底视网膜就像“底片”。可想而知,如果“照相机的底片坏了”,那肯定会严重影响“照片”的清晰度,所以眼底病往往会对视力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眼底在眼科通常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视神经。什么是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视神经等部位的的疾病统称为眼底病。眼底病病因复杂且危害很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眼底病的预防,发现后要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什么是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镜等对眼底进行直观的观察。眼底检查应在暗室内进行,无论单眼或双眼发病,都必须双眼检查,检查时常常需要散瞳。但对可疑青光眼患者需慎重。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因为高血糖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在眼部可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周细胞坏死,血管内的成分渗出,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我们称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危人群?

1.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病程长的患者;

2.高血压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

3.妊娠期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妇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I型糖尿病病人,此型患者发病时间早,病情重,对视网膜血管的侵害早切较为严重,容易造成糖尿病眼病;

5.确诊糖尿病年龄较小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症状?

早期: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晚期:严重视力下降(出现视网膜大片出血、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水肿甚至视力丧失及眼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预防很重要,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科学方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1.全身治疗:

(1)控制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故根本的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只有血糖控制稳定了才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控制高血压,研究已证明控制血压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重要治疗手段。

(3)控制高血脂,控制高血脂可减少微血管的病变和减少硬性渗出,所以在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同时控制高血脂,对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必要的。

2.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抗炎药物、抗氧化应激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RAS阻断剂等。

3.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的措施。按照国内分期,糖尿病视网病变分为六期,一般来说达到三期和四期以后就需要进行视网膜光凝。

4.玻璃体腔注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并发症。如果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往眼球里面注射激素类药物或者是抗新生血管因子,比如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等,也可以通过局部的微脉冲激光治疗。

5.手术治疗:一旦出现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或者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甚至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话,就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机制是清除混浊的屈光介质(玻璃体积血)、解除牵引、视网膜复位、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能够防止失明,保持有用视力。

医生建议:定期检查眼底

只有定期监测眼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防止失明风险。一经发现糖尿病,应马上检查眼底;无眼底病变,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出现轻微病变,半年查眼底、照相,每年做眼底荧光造影,重度糖网,积极行全视网膜激光治疗,2-4个月复查,无法行激光治疗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术中激光治疗,1个月后复查。视网膜静脉阻塞

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简称眼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由于眼底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或者是动静脉交叉压迹导致视网膜的循环受阻,从而出现眼底大片的出血、渗出和水肿。多发于老年人,通常会导致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视力危害巨大。造成这个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栓等等。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

什么人容易患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大约一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目前该病发病率又年轻化的倾向。

2.患有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病人,也有更高的几率患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3.血管炎、青光眼患者,服用口服避孕药、吸烟人群也与该病相关。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症状?

1.视力下降:当视网膜中央动脉组织中央静脉阻塞时可以引起视网膜的水肿,玻璃体混浊,黄斑的水肿,导致视力下降。

2.视物变形:当黄斑出现囊样水肿时,可以出现视物变形、变小。

3.眼前活动性黑影飘动:当视网膜出血较多时,会出现玻璃体的混浊,导致视物时眼前有活动性黑影飘动。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2.激光治疗:激光光凝治疗;

3.手术治疗:如果有较为严重的眼底出血,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视网膜静脉阻塞如何预防?

1.健康作息,劳逸结合,平衡眼压: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达标:中老年人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全身疾病,注重饮食结构的均衡,戒烟限酒,减少盐分摄取量,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3.心态平和,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情:生气、发怒、情绪激动,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能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有时甚至比服药更重要。

4.遵照医嘱,平稳降压:降压药使用不当也可引发“眼中风”。有资料显示,3/4的“眼中风”引发因素为夜间血压过低,这与睡前服用降压药或降压药用量过大有关。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按照医嘱服药,不要一下子把血压降得过低,降压药尽量不要放在晚上睡前服用。

5.适度运动,保证睡眠:中老年人应加强锻炼,以维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高血压患者血液循环差,静坐少动会进一步加剧血流减慢而形成血栓,发生血管堵塞性疾病。同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冬季以及季节转换、温差变化大时要注意保暖。

医生建议:预防很重要,及时就诊需重视

只有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推迟全身血管动脉硬化的出现,改善身体体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眼中风”的发生。由于“眼中风”发病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如果老年人出现突然的、无痛性视力下降或者食物模糊,必须重视,尽快就诊。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