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预知全身疾病新民健康

时间:2017-6-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据了解,眼底是位于眼球后部的玻璃体和视网膜的统称。它是唯一能用肉眼直接并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以及健康状况。所以,眼底检查不仅是检查人眼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更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监测的“窗口”。

医院院长张淳博士指出: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糖尿病、妊高征、某些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会发生眼底病变。他建议,老人以及“三高”人群至少三个月就需要检查一次眼底。老人在检测眼底前,最好先做眼压测试,因为全面细致地检验眼底,有时还需要散瞳,而眼压高、有青光眼倾向的老人是不能散瞳的。

高血压患者易发生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眼底检查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患者表症有的会有视力模糊、眼睛酸痛、怕光流泪等症状,但大多数并无特别不适感觉,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眼底出血主要有三种来源: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其中,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主要是毛细血管内膜损坏,渗透性增加,使血液渗出;其次是来自静脉方面的出血,多发生在局部或全身病变,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液黏稠度增高,静脉血流迟缓或滞留,静脉血栓、静脉壁的炎症等;由动脉方面发生的出血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血管栓塞等情况。

所以,眼底出血因病因不同而有轻重缓急,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暗语”。张淳博士表示,被查出眼底出血者,需要听从专业并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的建议,配合进行相应部位的身体检查及治疗。一般来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容易发生眼底出血,很多患者都在眼底检查时才能被发现,遇到这种情况,并无特异性疗法,应该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合理规律服用降压药、降脂药,让血压、血脂水平长期保持正常,才有助于缓解甚至消除眼底出血。

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半年查次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据了解,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张淳博士认为,从平时的接诊情况来看,医患双方在用药与吃药方面都存在着误区:有的患者认为只要糖尿病控制住就不会有眼病;有的则疑惑到底该吃药还是手术。张淳博士介绍,预防糖尿病引起眼底病,一是要控制血糖:坚持服用降糖药物,控制好饮食生活,保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二是要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这样才能确保在病变初期就能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病变严重化。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需3个月甚至1个月复查一次眼底;三是手术治疗:如果已经出现病变症状,一方面要控制血糖,这是治本;另一方面可接受激光视网膜光凝手术,这是治标。手术是清除眼内积血、剥除新生血管膜、复位脱离的视网膜,同时还采用激光光凝和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

新民健康公众平台位信号:xinminhealth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