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您的血压

时间:2016-1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10月8日是第19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知晓您的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压升高的慢性病。许多人血压持续升高,但本人不知晓。高血压患者多数情况是无症状的,但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损害人体的重要器官和动脉血管,导致高血压相关性疾病的死亡。高血压是国民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又称为“无声杀手”。

高血压是全球流行病!全球共15亿人患高血压,每年有万人死于高血压。我国现有高血压2.6亿人,每年有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高血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什么是高血压日?

自年以来,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自7年以来,每年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设立高血压日的目的是通过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促进国民的心血管健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二、知晓您的血压:什么是正常血压?

高血压与房颤是常常相关的,在家里用(上臂式)自动血压计,有规律的测量您的血压,血压读数低于/85mmHg被认为是正常血压。应该在安静休息或运动后休息30分钟后测量血压,合适的袖带绑缚于上臂,双脚自然着地,坐位于带靠背的座椅上,同一天早晚各测量血压一次,如实记录血压值。如果你的血压正常,将有助于维持健康心律。

三、知晓您的心律:什么是健康心跳?   

您知道您的心跳或心律是否正常?在测量血压的同时,您应该同时测量您的脉搏。如果您的心跳每分钟大于次为心跳过快。正常人的心律是规则匀速跳动的,不规则的心跳或心律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测。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不规则心跳的症状可有胸部不适,疲乏、头晕、晕厥,但有的人可无症状。做心电图检查是筛查和诊断房颤的简单的最好的方法。

四、高血压的危害

1.血压-/85-89mmHg可认为是亚健康血压,这些人10年内有一半成为高血压。

2.高血压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是心肌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致死、致残,轻则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五、保持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①一般成人每天吃蔬菜8两至1斤,水果2-4两;

②主食(米、面、杂粮)适量;

③用植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半两;

④不吃肥肉及动物内脏,每人每天瘦肉不超过2两;

⑤适量增加豆制品、鱼类、奶类,鸡蛋每周不超过5个;

⑥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⑦不用或少用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腌制品。

2、适量运动

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

②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③运动强度以耐受为准,参考心率=-年龄。

3、限制饮酒

①不提倡饮酒;

②如要饮酒,应少量:每人每天白酒不超过1两,葡萄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5两。

4、不吸烟

5、定期测量体重、血压

①正常成人每两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

②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量血压;

③高血压易患人群(血压-/85-89mmHg),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压1次;

④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1次,血压不稳时,每天测量1-2次;

⑤一般成人每6个月测量1次体重;

⑥肥胖或减重者每月至少测量体重1次。

六、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和重要信息

(一)、基本知识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二)、重要信息

1、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城乡差别”明显减少。

2、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