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眼播”可以订阅!每天发布最新眼科动态 浙有名医·医路领医院姚克教授 作者:大医声来了 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 像是明澈的窗户上蒙上了一块纱布 眼睛里晶状体老化或病变了 变得浑浊 光线就被混浊的晶状体阻挡 投射不到视网膜上 于是 渐渐地从视物模糊到失去光明…… 如今 国内白内障手术技术都实现了怎样的突破? 飞秒激光手术PK常规超乳手术,究竟哪个好? 《大医生来了》节目 特别策划“浙有名医·医路领航” 邀请到了 医院院长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 姚克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全国白内障学组组长 国际眼科理事会理事 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候任主席 亚太眼科学会中国区负责人 浙江省科协主席 浙江省医学会会长 过去30余年推动我国白内障手术的五次革新 主刀手术达5万多例 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1篇 以第一获奖人3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7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国内率先囊括中华眼科三大最高奖 承担和完成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 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三十多个科研项目 在浙江医院即可 完成“超乳白内障手术”的计划 建立我国医院 大医生来了 1. 为什么要成立医院? 我是从瑞士留学回国。回国的时候,我一直在奔跑着去追梦。我有三个梦想,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圆梦的腾飞时刻。 我的前两个梦想已经早已完成。我当时想,希望我回国的话,医院能够有像瑞士一样好的设备和条件,这个梦很快就实现了。 那么当时在瑞士的时候,医院到非洲去。我想我回到中国后也医院。后来,我医院也跑起来了,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病人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就看到这么拥挤的场面,一个病人为了看一次病,整整耗掉一个上午甚至一天的时间,我心里也于心不忍。心里就想,我们应该建医院。 . 数十年来, 您先后培养了0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 如今,您的学生成为了眼科的青年领军人才。 未来,您对自己的学生有哪些寄予?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希望。 所以我经常也在想,这些年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培养学生上,他们是未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那么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希望与他们共勉。 第一,不要保守。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的医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你做保守的人,你肯定做不了一个名医,你也做不了一个学者,老百姓也不能从你当医生那里得到真正他们需求的东西。所以这一点,对我的一生,是最重要的。像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一样,它出来的时候,人家认为它的价格比较贵,我们手工也能做,为什么你要去追求这项新的技术,花这么多钱带来这么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的一个收入,但是只要每个人都有新技术的时候,这个价钱就下来了,老百姓就能享受到更先进的技术。 第二,我们不要做孤军奋战的人。现在是团队合作的时代,创新不是靠一个人能够孤军奋战获得的。所以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三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我说,不是我一个人获得的,是我们团队的光荣。我带领着他们获得的,这是非常重要。你哪怕做的再好,你肯定也要老去,你不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当你自己要开刀的时候,没人给你开刀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所以,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们是一个团队。 第三个,千万不能做昙花一现的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肯定有取得成就的时候,但是你取得成就后,你怎么去看?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勇于超越自己。这就是我心目当中,不做昙花一现的人的重要性。 链接·姚克教授说 0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此次奖励大会上,浙大二院"白内障精准防治关键技术及策略的创新和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白内障精准防治关键技术及策略的创新和应用 完成人:姚克、申屠形超、闫永彬、徐雯、汤霞靖、朱亚楠、俞一波、王玮、傅秋黎、陈祥军 完成单位:浙江大医院,清华大学 项目简介:经过11年的潜心研究,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白内障重要发病机制,首创体外人类克隆晶状体,成功合成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物新分子实体;创新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技术,实现我国在世界白内障手术技术发展上的“领跑”地位;研发手术设备耗材,创新白内障精准防治中国模式,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白内障是首位致盲疾病,目前我国白内障患者总数高达1.1亿,若进展为硬核或乳白核等复杂性白内障,患者将面临极高的致盲风险。年,我国急需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有近万,但当年全国手术量仅为88.7万。两者相除意味着什么?接受到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只占4.4%! 这个百分比,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带领团队盯了十几年、追了十几年。针对白内障发病机制不明、复杂白内障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以及国内外精准白内障防治水平差距悬殊三大难题,项目组历经11年的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我国白内障防治水平全面提高。 揭示致病机制 开拓白内障防治新手段 我国步入老龄化,白内障患者加速增多,远超每年的手术增量。矛盾日益激化,怎么办?项目组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全面系统揭示白内障重要发病机制,找到了白内障药物防治突破口。点点眼药水就可以治愈白内障,从原本的“不可想象”变成“渐露曙光”。 为什么会得白内障?团队顺藤摸瓜,一步步解开谜团。 随着新技术的更迭,项目组先后运用候选基因筛查法、连锁分析、基因芯片、外显子测序等科研策略,成功鉴定并在全球首次报道先天性白内障新突变位点4个,占目前所有先天性白内障新突变的1/30,拓宽了现有的先天性白内障突变谱。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选取了58个遗传突变进行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晶状体蛋白错误聚集和折叠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关键机制,而蛋白质聚集又与晶状体内一种叫做羊毛甾醇的物质相关——当羊毛甾醇合成受阻,晶状体内的蛋白就会发生异常聚集。 羊毛甾醇可有效逆转晶状体蛋白聚集,但这种化合物参与胆固醇合成代谢,且脂溶性活性低,无法成药,必须研制替代物。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以羊毛甾醇为先导化合物,对多个官能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34个新分子实体。 哪一个是最优解?试过才知道!为进一步评估新分子实体对人类白内障治疗作用,项目组发明“荷包蛋”法,即通过人尿液细胞来源iPSC体外诱导成具有和人类晶状体类似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再生晶状体。“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善的再生晶状体诱导方法。”世界著名晶状体及白内障研究权威JohnHopkins医院的Riazuddin教授和NIH的Fielding教授高度评价。 体外“荷包蛋法”诱导iPSC成再生晶体 基于这个研究平台,团队对合成的34个新分子实体进行实验评估,筛选出5种分子化合物,可有效逆转白内障相关蛋白聚集。其中C35的药效更是喜人,高于羊毛甾醇倍,且无生理毒性,成药前景广阔。 姚克教授及其科研团队 “我们正在开展临床前药效、药理学研究,积极向临床使用推进。”姚克和闫永彬教授的眼神中充满信心。 创新手术技术 从“跟随者”转变成“领跑者” 年,发达国家已普及3mm超声乳化手术,但我国11mm大切口手术依然占了一半以上,造成术后散光大,视觉质量差,患者虽然看得见,但无法看得清。与此同时,看书、电脑办公、驾车……“视线清晰”成为现代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被称为‘眼科的达芬奇’,是人工智能与激光的强强联手,二者结合代替白内障医师完成撕囊、劈核和矫正等眼部精准操作,具有显著优势。”姚克介绍。 姚克教授正在为病人进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 面对硬得像核桃的白内障,传统手术是用大量超声能量将其震碎,极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团队基于飞秒激光高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的特性,在国际上首次将其运用到硬核白内障手术,将角膜内皮损伤率从老手术方法的19.96%降低至7.85%,同时使视力恢复时间从3个月减至1个月。美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主席DavidF.Chang教授在JCRS杂志发表客座述评:“他们做了一项非常优秀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