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为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巾帼力量,年2月28日上午,省妇联在广州珠岛会堂举办广东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周年大会。省委省政府、省妇联、省直属机关等有关领导,以及多名各界妇女代表参加会议。大会表彰了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等先进妇女典型。我中心梁小玲教授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光明使者” “把光明送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带着这份初心,从实习医生到国内外知名女学者,梁小玲将爱患之情与报国之志全身心投入到小小的眼球世界中。30多年来,扎根医疗、教学、科研、防盲、管理第一线,她淬炼技艺,以一双巧手和精湛的医术使病人重见光明;她勤勉执着,矢志创新,围绕国家和患者需求开展了一些列基础和临床研究;她博爱济世,笃行防盲扶贫,连续赴新疆、西藏等国内外边缘贫穷地区开展医疗扶贫,并落实“医院眼科能力培训”等项目,为基层民众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她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为中国眼科学界培养了一批年轻医生;她乐于奉献,以患者为中心,自己患病期间坚持工作,病愈后立即投入岗位,热情、细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她还是那个最迟离开办公室和病房的女超人。人物侧记 梁小玲教授:不忘光明使者初心,小眼球上绽放如诗芳华 梁小玲,女,汉族,年2月出生,广东广州市,中共党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兼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眼底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山大学巾帼标兵、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医路追梦,用青春芳华点亮黑暗角落 做医生、救死扶伤是梁小玲童年时候的梦想。中学时代的她,为了梦想每一天都如饥似渴、勤奋踏实地学习。天道酬勤,年,梁小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她被医院工作,从此踏上了她深爱的医生职业生涯。 医路追梦,勤奋踏实。从年被聘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刀医生、眼科副教授,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独立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女医生;到现在主任医师、教授,已经是国内外眼底病领域屈指可数的知名女专家,梁小玲一直笃行着自己的医生梦想,将青春芳华绽放在了小小的眼球世界里,驱走患者的黑暗,成就“指尖上的光明”事业。 扎根临床一线,每年实施眼科界高难度的眼底玻切手术近例 32年来,梁小玲扎根眼科临床一线工作,尤其是眼底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致力于常见眼底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擅长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瘤病、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玻璃体疾病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诊疗,以及各类难治、罕见、医院治疗失败的眼底病治疗等。 妙手予光明。梁小玲深刻明白“待患如亲”外,更要给予患者看得见的医术。她扎实医学知识,精进诊疗技术,成为全国眼底病领域玻切手术的“女神医”。各类难治、罕见或在当地治疗失败的眼底病患者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梁小玲每年实施高难度的眼底玻切手术近人次,其中绝大部分是疑难危重、独眼或罕见病患者,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她多次被推荐参加大型眼底玻切手术现场演示,供国内同行学习交流。 笃行精进创新,全球首创视网膜血管瘤切除术 “临床医生的职业生涯大致分为传承、精进和创新三个阶段。”把基本的检查方法、常见病的诊疗学扎实,并且可以结合对疾病和治疗原理的认识做到精进思考解决问题之后,梁小玲朝着创新研究的大步迈进。 年,梁小玲从美国JohnsHopkins大学医学院Wilmer眼科研究所做博士后访问学者回国;彼时的梁小玲,已经是技艺娴熟的医者。然而,视网膜血管瘤病的患者时常让她揪心。因为视网膜血管瘤患者在疾病早期的时候因为视力通常不受影响而没有就医,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的视力开始不可逆转地慢慢下降,直至完全无光感。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数已经是晚期。视网膜血管瘤病的很多患者还常伴有颅内血管瘤、肾或肾上腺囊肿,甚至是癌症。传统的激光或冷凝方法只适用于发病早期的患者,对很多中晚期的患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在绝望中慢慢等待黑暗的降临。如何解决,如何为患者守护光明,梁小玲为此一直念念于心。 不断查阅资料,与国内外的专家交流,年起梁小玲和团队尝试对视网膜血管瘤开展一个全新的手术方法:把患者的供养动脉进行电凝封闭后,再把整个巨大视网膜瘤体与视网膜电凝分离、剜出,然后把视网膜下面的积液抽出来使视网膜展平,用硅油填充玻璃体腔,把瘤体残端的视网膜打上激光固定,其余小血管瘤直接光凝。实践证明,对于瘤体较大、瘤体数量不多的患者来说,效果非常好,提高了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广为同行肯定。该研究成果也在年发表在眼科临床影响因子最高的ophthalmology杂志。 不断精进与创新,在科研方面,围绕国家和患者需求开展研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作为参与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在《柳叶刀(Lancet)》发表建国以来我国首篇眼病图片报告,近五年发表高质量SCI文章(JournalofPinealResearch,MolecularNeurobiology,IOVS等)14篇(总影响因子达80.),被引72次。主编国内首个眼底病学慕课课件“常见眼底病的典型表现和诊断”(人卫出版社)及《黄斑部手术学》(人卫出版社),对眼底病的医疗服务水平、学科建设、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落实防盲扶贫,打响医疗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博爱济世,为了将光明播撒到祖国边远贫穷地区,让更多的眼病患者可以看得见,梁小玲多次组织“光明行”医疗队奔赴广东连州等贫困县、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开展医疗扶贫活动。 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助力“大病不出县”,为基层民众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梁小玲积极推动落实“医院眼科能力培训”项目(Steer项目),团结一批高、中级屈光、白内障和防盲治盲人才,为广东连州市、阳西县、东源县、医院,英德市、医院,医院,省医院、医院、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贵医院、医院医院的眼科骨干进行验光、社区筛查和白内障手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后三年内定期追踪继续帮扶,直到被培训者能独立、圆满地完成工作。 落实医联体,助推社区卫生服务。梁小玲带领中山眼科中心防盲办与广州市越秀区卫计委发起成立“社区眼病防治联盟”,为区内的糖尿病居民定期开展免费眼底筛查和糖尿病防治指导,一方面帮助社区增加家庭医生的签约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因病治盲、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机率,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保证年国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出力。 以患者为中心,患病期间坚持工作,病愈后立即投入岗位 “像我这种整天做手术到下午两三点,夜里一点后才睡的医生有很多,我们希望可以尽最大的努力,看更多的病人,做更多的手术。”很多患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找梁小玲诊病,也有不少患者从四面八方被推荐来请她会诊,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繁重的工作使她病倒了。 但为了不让慕名而来的患者扑空,在住院期间,已经疲惫不堪的梁小玲依然放不下她的工作,在病床上总是念叨着患者,并依然完成了审稿、审阅论文等工作。其坚毅不拔的毅力使很多看望她的好友和同事深深感动和钦佩。经过手术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梁小玲又投入到繁重的临床、教学、科研、防盲和管理工作中。 她常说经历过病痛,更加懂得健康的重要,也更能理解患者的心理和患者对疾病存在的恐惧,更加要努力为患者服务才行。面对前来求医的患者,不管他们身份地位上的高贵与低下、经济上的贫穷与富足、人际关系上的生疏与熟悉,都一视同仁,以博爱抚慰患者,热情、细心的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她还是那个最迟离开办公室和病房的女超人。 不忘初心,她将芳华如诗般绽放在指尖光明上;医路追梦,她力将光明送到黑暗的每一个角落;她是光明使者,她是巾帼医者,她是中山眼科中心梁小玲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编辑:党办---- 更多精彩,长按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海口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