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眼睛干涩刺痛,有可能是患了

时间:2017-7-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干眼症

小编杯具了

自从小编开始编辑   这是一种结膜角膜不能湿润的炎症反映,因为泪液中的水分或是黏液成分不足,造成泪液无法适当地湿润眼球表面。

  这时会使得眼睛干涩、容易疲倦、有异物感、分泌物黏稠、怕风吹、会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等症状。

  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眼睛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会出现丝状物黏稠,长期的还有可能会造成角结膜的病变,从而影响到视力。

易患干眼症的人群

1、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中有75%患有干眼症。因为老年人泪液的产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泪液分泌减少使眼睛易受刺激,有时会引起剧烈的流泪反应,即溢泪。

2、药物,某些药物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状,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利尿剂、降血压药、麻醉剂、抗溃疡药等。

3、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4、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如血管收缩性眼药水,也很容易形成干眼病。

5、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屏幕,缺乏适时的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

6、环境因素,烟雾、紫外线、空气污染、高温、空调和气候干燥可增加泪液的蒸发,导致干眼症。

7、计算机使用者长时间盯着屏幕,缺乏正常的眨眼,而眨眼可使泪液更好地湿润眼睛。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有90%以上眼睛有问题。

8、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哮喘、白内障、青光眼及红斑狼疮等。

9、眼睑疾病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使油脂层泪液分泌不足,导致干眼症。

10、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是漂浮在泪液上,配戴隐形眼镜会加速泪液的蒸发。配戴隐形眼镜的不适感和耐受性差主要是干眼引起的,尤其是软性隐形眼镜可很快将泪液蒸发,产生异物感,使蛋白质在镜片上沉淀。另一方面干眼症又可使隐形眼镜配戴者的角膜抗损伤能力下降,使隐形眼镜更易刮伤角膜。

日常如何预防干眼症

1、滴眼药水改善眼睛干涩。眼药水是否能润眼,一是看药水成分,二是看滴药水的频率。某些成分的眼药水并不适合健康的眼睛,有眼病的话更要对症治疗。

2、热毛巾敷眼10分钟,温水冲洗眼睛。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睑板腺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3、眼保健操改善眼睛干涩。眼保健操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疲劳。

4、打呵欠、含酸梅改善眼睛干涩。利用打呵欠流泪润眼固然可行,但并不是想打就能打。

5、养成多眨眼的习惯。干眼病是一种压力型病症,问题出在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因此避免眼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休息,切忌连续操作。

6、中医辩证分析,干眼症主要有邪热留恋、肺阴不足、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证型。可根据不同证型施与相对应的中药处方,通过中药薰蒸及口服,內、外合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预防干眼症吃啥捏

1、要确保眼睛所需的维生素摄入。维生素可预防眼干眼涩、视力下降、模糊不清等,多以胡萝卜及绿、黄的蔬菜及红枣含量最多。维生素B是视觉神经的营养来源之一,维生素B1不足,眼睛容易疲劳;维生素B2不足,容易引起角膜炎。维生素C、E则有抗氧化的功能,可排除人体内不正常堆积的氧化物、自由基,避免组织破坏,对眼睛晶状体、视网膜有保护的功能。

2、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因为它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例如瘦猪肉、家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可补充蛋白质。

3、注意食物要新鲜,最好蒸煮为宜,减少辛辣、油炸、烧烤等促使人体老化的烹调方式和烟熏、腌渍等食物。

奇穴巧缓解视疲劳

上了年纪,容易老花眼,试试看明眼穴的按摩,保证您会耳聪目明。工作离不开电脑的人,需要这个妙方!假如我们常常会感到眼睛疲劳,但又不是睡眠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穴道的按摩法,来舒缓眼睛疲劳的症状。

在我们的姆指上有三个相邻接的穴道分别是明眼、凤眼、大空骨(如上图),明眼、凤眼能够改善眼睛疲劳和急性结膜炎,大空骨则可改善一切有关于眼睛的症状。平时眼睛容易疲劳的人,每天要刺激这三个穴道两次。

刺激的方法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另一手的拇指,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三个穴道施予刺激,只要以稍微感觉到疼痛程度的力气来指压即可。

眼睛疲劳往往不容易入睡的人,如果施予上述的刺激来消除眼睛的疲劳,便可轻易地入睡,以上方法还可以预防白内障。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王洪波

副主任中医师,眼耳鼻喉科主任

擅长: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眼病、眼底病有较显著的疗效。同时还擅长泪道激光疏通术、小儿弱视、眼睑黄色瘤等治疗。

·END·

医院

厚德·勤业·自强·奋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