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与抗血管内皮生

时间:2017-6-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宋丹、赵明威、金恩忠、潘中婷、刘佩佩、姚昱欧、李宏彦、黎晓新

医院眼科

教育部视觉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慢性CSC的例患者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记录。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剂量不同,分为3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组(30%剂量组)、5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组(50%剂量组)及抗VEGF药物治疗组(抗VEGF组)。3组分别为39例42只眼、67例77只眼、19例19只眼。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及抗VEGF药物治疗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后随访6~60个月。以SD-OCT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液完全消失并未再出现为治愈;视网膜下液完全消失后再次出现为复发;视网膜下液未完全消失为无效。对比分析3组患眼治疗后1、3、6个月的治愈率、复发率及BCVA、CMT的变化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愈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后1个月,3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治疗后3、6个月,50%剂量组的治愈率较30%剂量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P=0.、0.)。治疗后3、6个月,30%剂量组与50%剂量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P=0.、0.)。治疗后50%剂量组患眼视力改善情况最好,但与30%剂量组和抗VEGF组患眼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0%剂量组患眼CMT改善情况最好,与抗VEGF组患眼CMT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剂量组患眼CMT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6个月,年龄与治愈率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0.,比值比(OR)=0.、0.,P<0.05]。治疗后3个月,维替泊芬剂量与治愈率呈正相关(回归系数=0.,OR=2.,P<0.05)。

结论

5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疗效更优。

(如需阅读原文,请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