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DF访谈台湾地区眼底病检查与治
——医院许淑娟教授专访 影像技术——眼底病诊治的好帮手 本次大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议题是影像技术在眼底病检查与诊治方面的应用突飞猛进,其发展伴随着多种新的治疗方式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如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缓释型药物等的发展应用。影像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眼科医生更加精确的追踪患者治疗中的个体性差异,并且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新的影像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例如OCT在安全性问题中的优势,其属于非侵入性的检查技术,这将避免传统的有创检查对患者本身造成的过敏、休克等不可避免的伤害。先进的影像技术的应用成为今年大会的热点主题是无可厚非的,它将与新的眼底病治疗方式相辅相成,携手为眼底疾病的治疗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就医方便、针对性强——台湾地区眼底病筛查特点 早期曾经有过如台北、金门等几个地区高龄人群视力退化原因的调查,但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筛检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开展,因为台湾地区患者就医途径比较方便,而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早期症状较明显,患者视力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及时就医。高龄人群要有进行自我筛检的意识,因为若是只有单侧眼出现问题时患者容易忽略疾病的发生,所以这类人群要长期进行单侧眼自我测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筛查的重点放在了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检上,该疾病在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其早期筛检的意义日益凸显,针对糖尿病眼底疾病的固定筛检将有助于避免或降低该疾病对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的损害。 海峡两岸眼底病的诊治差异 目前海峡两岸眼底病诊治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两地的诊治差异主要由地域性的差别引起:台湾地区地窄人稠,居民有全民健保,就医途径较方便;大陆地域辽阔,部分地区就医困难。本次大会上许迅教授提出来针对糖网的定期筛检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对于一个国土面积辽阔、国民居住分散的国家,会存在着部分地区患者就医不便的情况。海峡两岸在眼底疾病方面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十分相似,对比起来差异主要体现在台湾地区患者的就医相对方便,但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大陆地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任重而道远——抗VEGF药物的前景 抗VEGF药物应该是近十年来对眼底疾病贡献最大的一类药物,它的出现缓解甚至解决了我们之前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性治疗束手无策的问题。第一个抗VEGF药物于年出现的,此后我们就可以宣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但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该药物的治疗疗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故还需要考虑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患者自身需要VEGF,将其完全抑制并不是一个妥善的做法。 理想的抗VEGF药物为降低患者治疗频率的同时药效能够持久,此外还不能忽视强药效情况下患者安全性问题,所以任何新药物上市后都需要对其做严格的监测。对于该类药物的有效性,目前较统一的说法是对2/3的患者有治疗效果,这指的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2/3的患者是有效的,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是无效的,比如抗VEGF药物对于PCV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但是有人提出其治疗可能有效,而这方面的试验仍在进行。个人认为针对大部分的患者可以先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然后根据疗效调整治疗手段。如果根据早期临床指征可以诊断为PCV,以目前的证据而言加做光动力疗法、激光可能会更有帮助。 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治疗视网膜疾病的药物应用方面更是进展迅速,新的安全性、有效性高的药物也不断涌现是我们眼科医师期待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全世界的眼底疾病患者的福音,“看得到”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权利,因此抗VEGF药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继续为这项权利提供坚实稳固的后盾。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治白癜风中药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