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流行

时间:2018-7-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过敏是一种慢性疾病,过敏症状的出现有点像“进行曲”,某个阶段某种过敏症出现的机会高。在新生儿早期,以食物过敏及湿疹为主。

1、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国内外众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敏性疾病在全球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构成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负担[1-2]。婴幼儿时期发生的过敏与遗传倾向性、环境和喂养因素密切相关,并具有独特的过敏进程和临床特点,应予以高度重视。为了解我国城市0~24月龄婴幼儿的过敏性疾病症状发生情况,给儿童过敏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课题在全国33个城市开展了一项现况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现场按我国的地理和人口分布,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3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开展调查。调查的城市为:华北(北京、石家庄、太原、秦皇岛、长治)、华东(济南、青岛、南京、南昌、芜湖、徐州、无锡、赣州)、华中(郑州、长沙、武汉、宜昌、衡阳)、华南(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福州、厦门、南宁、柳州)、西北和西南(成都、西安、重庆、绵阳)、东北(哈尔滨、沈阳、大连)。

1.2对象0~24月龄婴幼儿母亲。入选标准为:婴幼儿为出生后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排除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及其他高危患儿,母亲为本市(区)常住人口,知情同意参与本次调查。

1.3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各城市的城区随机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样本区,自调查之日起,所有在该调查机构进行健康体检的该社区0~24月龄常住儿童母亲均为调查对象,直至0~6、7~12、13~24个月龄儿童分别达到100例。如一个社区样本不足,则随机抽取另一个社区,以同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直到满足计划样本量。

1.4调查内容调查员为项目单位的医务人员,调查方式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询问。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婴幼儿目前和既往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发生情况、婴幼儿及其抚养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孕产期和婴幼儿喂养情况等。调查参考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推荐的《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不同受累器官分类[3]:1)皮疹、瘙痒;2)眼鼻症状:经常打喷嚏、流涕或鼻塞,鼻痒、眼痒、眼红,小儿经常揉鼻、揉眼;3)喘息;4)胃肠道症状:频繁吐奶、大便经常不成形、经常腹痛、大便有血丝、便秘、经常腹泻或呕吐、经常排气多;5)口唇症状:唇、口周有水肿、瘙痒。

1.5质量控制项目邀请国内妇幼保健、免疫、呼吸、消化、流行病和卫生统计等专业知名专家成立专家组,对项目方案设计实施和统计分析给予专业指导和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启动前,专家组成员对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进行项目培训,统一问询方法和过敏性疾病症状的识别方法。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可以从程序上对问卷结果进行实时的质量控制,防止漏答、跳转错误或异常值的出现;问卷完成后以Excel文件形式实时上传至项目协作组的数据中心,由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总体质控。

1.6统计学方法使用患病率表示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的患病水平,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婴幼儿与调查对象总和之比为总患病率,调查时点仍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婴幼儿与调查对象总和之比为现患率;采用χ2检验比较率或构成比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使用SAS9.1和Excel软件。

2结果

2.1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总患病水平共调查有效问卷10693份。其中,4376例0~24月龄婴幼儿家长报告子女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总患病率为40.9%(95%CI:40.1%~41.6%)。调查对象在调查时点仍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者有1315例,过敏性疾病现患率12.3%(95%CI:11.7%~13.0%)。婴幼儿现患的过敏性疾病症状中,发生比例最高的是单一皮疹瘙痒(62.1%),其次是单一眼鼻症状(7.6%)和胃肠道症状(6.9%),皮疹瘙痒合并眼鼻症状的婴幼儿为6.0%,皮疹瘙痒合并胃肠道症状的为5.1%,眼鼻症状合并胃肠道症状为2.5%,其他占9.8%。0~6、7~12、13~24月龄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现患率分别为19.6%、9.6%和7.4%,不同月龄组间现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547,P<0.0001)。男童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现患率为13.4%,女童为11.1%,不同性别组间现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55,P<0.05)。2.2不同类型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发生情况调查对象发生的过敏性疾病症状现患率最高的是皮疹瘙痒(8.5%),其次是眼鼻症状(7.6%)和胃肠道症状(2.0%),口唇症状(0.5%)和喘息(0.3%)的现患水平最低。不同月龄婴幼儿各症状的现患率:皮疹瘙痒、眼鼻症状、胃肠道症状均随月龄增大而递减,喘息和口唇症状的现患率不同月龄组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婴幼儿各症状的现患率,仅皮疹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的皮疹瘙痒现患率高于女童。见表1。不同症状现患率随月龄的变化趋势见图1。

图1城市0~24月龄婴幼儿各类过敏性疾病症状现患率随月龄的变化趋势

表1不同月龄和性别的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各类症状现患情况(例,%)

2.3曾就医并已确诊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调查对象中被确诊为四类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共2113例(19.8%)。其中男童1165例(20.6%)、女童948例(18.8%);0~6月龄660例(18.1%)、7~12月龄694例(19.5%)、13~24月龄759例(21.7%)。各类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263例(2.5%)、哮喘20例(0.2%)、过敏性鼻炎94例(0.9%)、特应性皮炎1980例(18.5%)。男童确诊为食物过敏、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比例均高于女童;过敏性鼻炎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总患病水平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很多专项调查结果都反映了这一趋势。我国每十年一次开展的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5],儿童哮喘患病率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10年的3%;1999年重庆地区报告[6-7]0~24月龄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为3.5%~5.1%,2009年增至7.2%~9.3%;北京市2008-2009年一项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8]结果显示0~1岁儿童的过敏性疾病既往患病率,湿疹为31.05%、哮喘0.55%、鼻炎1.78%。本研究覆盖了国内33个主要城市,是首次在全国大范围内开展的针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不同类型症状患病水平的现况调查,反映了目前我国城市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的大致水平,为未来监测婴幼儿过敏流行趋势和开展过敏筛查、干预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调查方法选择了家长自报的方式,即由家长描述过敏性疾病症状,医务人员通过问询来判别。这是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9],既往许多大型现况或纵向研究均采用这种形式收集核心数据,根据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区的同类研究结果,婴幼儿各类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基本在30%~50%[10],本研究显示我国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患病水平在逐渐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

3.2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不同症状儿童的过敏性疾病常会累及不同器官。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致敏原、感染、皮肤屏障等多种因素相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常与食物过敏高度相关,在婴儿期高发。北京市曾开展过一项针对婴儿湿疹的现场调查[11],结果显示婴儿湿疹的患病率为57.3%;上海市金山区石化地区的同类调查发现1岁以下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为29.6%[12]。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体征为眼痒和结膜充血,过敏性鼻炎的常见体征为鼻痒、流涕、喷嚏,也会出现眼睛发红、眼痒流泪的症状,因此本研究将眼鼻症状归为一类进行调查。随着近些年来对过敏的认识不断深入,过敏性胃肠病也越来越受到儿科医生的重视。有研究报道[13],约40%的食物过敏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拒食、呕吐、腹痛、慢性腹泻、便秘等。婴儿胃肠道的免疫和非免疫功能均未发育成熟,因此消化器官更容易受到过敏累及,影响对营养的消化吸收,如果伴有出血更会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本调查中发现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是以皮疹瘙痒为主,单一皮疹瘙痒症状的构成比即占了62.1%,其次是单一眼鼻症状和单一胃肠道症状,分别为7.6%和6.9%,这三类症状的发病高峰均在婴儿期的4~6月龄。

3.3儿童过敏性疾病发展的进程儿童过敏往往会经历复杂的自然进程[14],常以食物过敏启动,多表现为皮肤和消化道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从单一致敏原过敏进展为多种致敏原,累及的组织或器官也会从一个发展到多个。拥有过敏体质的儿童个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可能会触发机体的变态反应,症状发生的类型、频次和持续的时间则因人而异。本次调查仅观察年龄范围在0~24月龄的婴幼儿,结果显示随着月龄的增大,过敏性疾病的现患水平整体降低,尤其在6月龄以后现患率大幅降低,但未能观察到24月龄之后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进展情况。有研究报道小年龄婴儿的特应性皮炎与未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15],2010年青岛市开展了一项针对0~14岁儿童的哮喘流行病学调查[16],0~1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82%,1~2岁儿童患病率为3.42%,儿童的哮喘患病从0~4岁逐渐升高。

3.4研究的局限性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与季节相关,本研究的现场调查时间为2014年11月-2015年1月,只代表了冬季的过敏性疾病发病情况,这也是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另一研究局限是调查难以区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被定义为IgE或非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食物不耐受的定义和发生机理目前医学界还有很多争论,临床也常表现为消化道或皮肤症状,与食物过敏鉴别需实验室检测和食物回避激发过程确认,不适合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综上所述,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应当引起医疗保健工作者、孕妇和婴幼儿家长的足够重视。研究证实,儿童过敏的发生与遗传、孕期饮食结构、孕期药物和污染物接触、分娩方式、出生后喂养方式均有相关[17]。加强对孕产妇和婴幼儿家庭的宣教和干预,把好孕期到婴幼儿期的每一个保健关口,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消除危险因素,是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根本途径。

婴幼儿过敏应着重于预防,依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儿童过敏可能有新生儿的胃肠道免疫失调,无法建立正常的消化道微生物环境引起。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且菌群代销产物也存在异常。已经出现过敏的婴幼儿、或存在过敏高风险的婴幼儿在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同时,应保证体内维生素AD和钙的营养水平,必要时给予常规的补充,也可服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更好地预防过敏的发生。通过给与益生菌治疗,能改善肠道菌群的功能,从而防止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欢迎和我们一起互动,说你想说的经历,说出你们的故事。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克服,健康是福,祝福每一个人。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是我的动力!谢谢!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