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思想网文化复兴,天下大同 文 [美]J·H·布雷斯特德 摘自《地中海的衰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年 本文已获出版社授权 希腊人进入爱琴海世界 印欧族部落的一个分支就是希腊人,我们在追溯着希腊先辈印欧人的足迹中,看着他们在大西洋到北印度一线开始选择不同的路线迁徙。当希腊人的东方亲族顺着黑海东岸向南迁移的时候,黑海东岸的希腊人正在踏过广阔的草原,沿多瑙河往南迁徙了。 约公元前年之后不久,赶着羊群,驾驶笨重马车的希腊人带着家眷,一路驰骋向南。当美丽的铁萨利草原、银装素裹的奥林匹斯山、湛蓝的爱琴海映入他们眼中的时候,他们终于找到了心中的落脚地,于是下定决心在此定居了。这个定居的地点在希腊半岛,面积共约2.5万平方英里a。这一半岛上有无数起伏的山脉和被海水环绕的平原和半岛,它们彼此隔山水相望,或背靠大山,或面朝大海。东海岸的海湾附近分散着至少个小岛,它们让这个海湾看起来就像一把锯齿。 众神之邦奥林匹斯山 坐落在希腊北部边境的奥林匹斯山。人们无论站在雅典城邦还是优卑亚南端,都能够眺望看到它的恢弘气势。它高近一万英尺,一边是马其顿,一边是铁萨利。而从南面眺望这座山,整个铁萨利平原都能尽收眼底。这就是希腊人第一次进入海拉斯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完成了后来古老的荷马英雄史诗。 这群希腊人就在这里定居了,他们是一群曾经多次入侵肥沃新月,但如今想要安定下来的游牧民。当他们入侵爱琴海城邦之后,就做出了同铁拉人和迈锡尼人一样的选择——在这里定居。作为后来者,当他们眺望海上时,能够看到若隐若现的海上小岛。在这些小岛上,每个繁荣的城邦都在忙而不乱地进行着工业生产,他们的主要产品是陶器和金属制品,这些产品都拥有着很大的贸易市场。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这群野蛮人第一次看见海上的白色帆船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和疑惑。当然,我们也能够理解,也是这样一群人,可能会花费极大的勇气和长久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打开属于他们的海上探险之门。但是,当这群踏进伟大的东方世界边缘的希腊人眼见了穿梭在爱琴海各岛屿之间的帆船,感受到强大的东方国家的辉煌景象之后,他们也正式进入了创造高度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壮举,是足以撼动史册的史无前例的伟大进程。 南方的伯罗奔尼撒慢慢涌进了最早来到这里的希腊人(亚加亚人),有的希伯来人也与铁拉和迈锡尼城外的爱琴居民混居在了一起,他们彼此就像希伯来牧民与迦南的市民一样混住在一起。爱琴世界的某些要塞似乎也被一些希腊领袖占领了,这就如同当年的耶路撒冷被大卫掌控了一样。但由于当时在那的居民还没有文字,他们不可能保留下与他们自己相关的史料,所以我们并不能深入了解当时希腊的具体状况。但是我们至少能够确定一点,公元前1年,第二次希腊游牧民迁徙浪潮(多立克人)开始之后,他们踏遍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征服了先到的亲族(亚加亚人),然后还征服了原先就住在这里的爱琴居民。 但是,公元前年,多立克人在向爱琴人请教了一些航海技术之后,没有在希腊半岛南端过多停留就开始向克里特入侵了。显然,没有城墙的克里特很快就被多立克人占领了。随后,爱琴海的其他南方岛屿也被他们掌控在手了。希腊人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之间,将这一地区的所有区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扫荡,并最终掌控了所有的爱琴海岛屿。 我们很幸运地在新发现的赫梯文字资料中找到了有关希腊人入侵小亚细亚的史料。这些资料用亚加亚人来称呼希腊人;在与叙利亚国王订立的条约中,赫梯皇帝将自己的地位等同于埃及、巴比伦、亚述以及亚加亚等强国的君主地位。公元前年,亚加亚国王厄特俄克勒斯,这位自称伊奥利亚的安德鲁斯之子的国王,在小亚细亚南海岸开始了征服异邦战争的第一步。他与赫梯皇帝结成了“兄弟”,这种关系就类似于埃及、巴比伦同亚述国王之间的友好关系一样。有趣的是,我们在翻阅那些最早的希腊神话中的名字之中发现,在古代西亚的历史记载里有很多人都自称是厄特俄克勒斯和安德鲁斯之子。等又过了两代人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年前后,亚加亚国王与赫梯皇帝的关系终结了。而在小亚细亚西部,亚加亚国王阿特琉斯在这里遭遇了一次战争失败,但由于他并不甘认输,于是又亲自率领了只船在卡里亚海岸登陆,并且重新征服了这一地区。但骁勇善战的赫梯人很快就策划了反攻并再次打败阿特琉斯。福勒a发现,赫梯人在记录与小亚细亚西部动荡局势有关的文字资料过程时,他们会用“亚苏瓦”来表示特洛伊,而这个“亚苏瓦”也许就是“特洛伊”的词源。我相信读者们都很熟悉阿特琉斯这个名字,他的儿子阿伽门农,是率领希腊远征军对抗特洛伊的首领。当然,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在我们眼中是毫无疑问的确凿事实。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在被希腊长期围困后被攻陷并被焚毁。这场远征成为希腊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胜利,希腊世界也因此出现了大量歌颂在战场上冒险的英雄的赞歌。最后,小亚细亚地区都被希腊人征服了,南方住着多立克人,中部地区主要生活着爱奥尼亚人,而伊奥利亚人则是住在北部地区。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希腊人首先占领了整个希腊半岛,随后进一步征服了整个爱琴海世界。 小亚细亚内陆也同样遭遇了希腊人亲族的入侵。这是来自另一队印欧人,他们在跟随希腊人的脚步向南推进的过程中发现,比起继续向希腊推进,穿越过赫勒斯蓬特进入小亚细亚可能更好操作一些。于是,公元前1年左右,赫梯人遭遇了外族入侵。新来的印欧语逐渐取代了赫梯人自己的语言。我们在赫梯人的楔形文字泥板中就能发现大量的印欧语词汇,而且这些词汇显示着与希腊语十分接近的语法规则。而这些都在最近的赫梯文字解读成果中得到了论证。历史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等到了公元前年,以弗里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为代表的印欧人开始对小亚细亚进行第二次入侵活动。 最终,印欧人成功占领了从地中海北端到地中海东端的全部领土。这也就意味着,印欧人不仅征服了爱琴人,也征服了他们的小亚细亚邻居赫梯人。赫梯帝国也因此崩溃解体了,曾经光辉灿烂的爱琴文明也在外来入侵的过程中瓦解了。爱琴世界的城邦都被战火毁尽,富丽堂皇的克里特皇宫、精致的珠宝和克里特艺术都随着战火浓烟随风而去了,爱琴人也无奈地从海上仓皇落跑了。当然,逃跑的人之中并没有太多的普通人,因为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和选择;但贵族和富人,比如我们曾见过的那些身穿精美服饰的克里特女士雕像所代表的阶级,则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逃亡。 公元前年,大量的爱琴人在北方印欧希腊人的入侵中逃亡了。他们穿过海洋,奔上地中海东南海岸,从尼罗河口岸最终到达腓尼基。而这对于埃及帝国而言并不是好事,这场爱琴人的大逃亡直接加速了本就岌岌可危的埃及帝国的灭亡。这里有一幅埃及浮雕,表现的就是当时在叙利亚海岸附近最早发动的一场海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一支爱琴海军被末代埃及皇帝击退了。 在这里不得不强调,虽然有很多爱琴人都逃亡成功了,但他们之中只有逃到巴勒斯坦南部的爱琴人集中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国家。这里的一个克里特部落被称作腓尼基人。虽然他们因为上述提到的海战失利而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最终依然成功建立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等到了公元前12世纪,他们甚至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繁华城市。对于这个国家的实力,了解历史的人们还知道,在那场几乎摧毁希伯来民族的战争之中,腓尼基人几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有趣的是,巴勒斯坦这个地名也正是源自这群来自爱琴世界的逃亡者,它是由“腓尼基”演变而来的。 就这样,印欧侵略者彻底摧毁了爱琴海世界已经发展到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在这之中,被摧毁的克里特尤为明显。公元前年,曾经辉煌无比的爱琴文明倒退回了很久以前的程度,可能只比欧洲晚石器时代稍微好一点。同时,以克里特文字为代表的爱琴文明中很重要的一些东西,都随着希腊的入侵而逐渐消逝在世间了。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很多爱琴手工业品被很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而它们在后来也成为希腊人打造古代世界最高级文明的最为关键的基石之一。 逃亡的爱琴舰队与埃及舰队之间的战争 埃及底比斯神庙墙上的一幅雕刻画。它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海战图。它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史实:公元前年之后不久,在叙利亚附近海岸某地,埃及末代皇帝拉美西斯三世打败了地中海人。图中的九艘战船中有四艘是埃及人的(船头有狮头标记),其中三艘在左侧,一艘在右下方。而剩下的五艘都是船头有鹅头标记的爱琴人的战船,并且其中有一艘爱琴船被打翻了(中间偏下)。这些人头上的羽饰清楚地阐明了他们的腓尼基人身份,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他们是从克里特来到巴勒斯坦的。圆盾、长矛或者双刃剑是爱琴人的武器。而埃及船上主要为弓箭手,他们的策略是:先对敌人进行集中远射,然后逼近腓尼基船将其抓获。 上文我们提到,入侵的希伯来游牧民与文明的巴勒斯坦迦南人混合居住在了一起,那么,那些未曾找到机会逃走的爱琴人也插在希腊征服者之间生活居住了下来。当爱琴人与希腊人混合之后,他们产生了一个被称作希腊民族的混血民族。虽然我们不曾得知这类混血民族身上流淌着多大比例的来自爱琴人的血,但至少有一点我们能够确定,古希腊人出现的大量天才,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与克里特人混血,而且还有幸继承了希腊人宽容对待异族、拥有良好艺术直觉的特点。 语言的混合成为希腊人与爱琴人产生混血之后必然会导致的结果,但是,它并没有形成几种语言上的平等混合,如同英语和法语与盎格鲁-萨克逊语的平等混合。希腊语作为征服者的语言,慢慢成为爱琴海世界的语言,但希腊人也并没有完全抹去爱琴语言的痕迹,城市名、河名和山名,如帕纳塞斯山等都继续沿用了爱琴语言。这就像美国也在继续使用印第安语中的地理名词一样,比如我们如今仍然在使用古老的印第安名称——密西西比——来称呼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的意思就是“众水之父”。我们如今依然能够在这些正在使用的希腊地名中找到爱琴语的踪迹,但如果要寻找作为语言的爱琴语,那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得到了。但有意思的是,因为希腊语中本没有指称文明生活设施的名词,所以那些爱琴人描述这些设施的名词被保存了下来,比如希腊语中的“浴盆”一词就源自古爱琴语词。作为游牧民族,希腊人原本是没有浴盆这类生活用品的,但爱琴人却拥有“浴盆”并被我们发现。显而易见的是,希腊人在沿用这个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种生活器具。而后,不断发展的希腊语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美妙的语言。 希腊人从游牧到定居 在夏季风平浪静的爱琴海上,我们只需要一艘小船就能够穿梭于希腊到小亚细亚之间的一座座小岛。这种地理因素也成功地让希腊游牧部落控制了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海岸。我们知道,最初的希腊并不是航海民族,他们也并不会驾船出海。我们能够发现,希腊诗人赫西奥德在面对大海时,他的眼神并不是憧憬而是畏惧。也因此,希腊人在占领爱琴海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游牧生活而未发展海上贸易。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了解爱琴海世界之后的情景,那么首先需要明确游牧生活的含义。这种游牧生活我们曾在亚洲的肥沃新月见识过。他们没有建立政府组织的需要,同时,因为他们没有可以征税的土地,所以这些游牧民至今都不纳税。政府官员、诉讼法庭、法律事务等都与游牧民没有半点关系,能够约束他们的也只有如“血亲复仇”之类的传统习俗了。而作为游牧民的希腊人,在入侵爱琴海世界的时候,就诸如上述这样生活着。 入侵的希腊人仍然像他们曾经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一样,松散地建立着他们的部落。每个部落都由很多亲密度更高、规模更小的“胞族”家庭组成。胞族之间的纠纷以及部落的重要事务都由老人(长老)会组成的议会来专门处理。由部落中全体武装人员组成的“大会”一般一年召开一次,如果遇到重要的节日也有可能召开“大会”,它的主要目的是表决是否对外宣战或者部落迁徙等重大问题。后来欧洲政治制度和如今的美国制度就是源自希腊这时的管理体系。 希腊人在了解了迈锡尼城的君主制度之后,决定像希伯来人一样设立一个国王。于是,游牧民族的国王诞生了,他们在这之前都是那些率军作战、主持宗教仪式、处理部落事务的游牧民头领。 同时,游牧民也随着局势的稳定开始利用周围的土地了,这意味着他们开始耕种了。他们正式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里搭建起了房屋并开始过上了真正的定居生活。但是,他们那些游牧民族的习惯却依然没有割舍。就像千百年来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所做的一样,战争和放牧仍然是这里男性的主业,而耕种土地只能算是一种副业,由妇女来完成。希腊人一直保留的这种传统认知让他们即使从事了几个世纪的农业生产,仍然会认为牲畜和家禽是自己的主要财产。 村落在各部落定居后逐渐地形成了,于是人们决定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分配住房周围的土地,但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他们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归部落所有。但后来,在这片土地上逐渐产生了家族土地私有制,而这种土地私有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关地界、土地继承等方面的纠纷,而纠纷带来的连锁反应则是,越来越多的事务需要当权者出面问责。于是,设立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来处理这类事务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定居后的希腊人出现了种种纠纷,出现了各个土地集团之间的斗争以及越来越分化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在定居和土地私有制之后就出现了。 肥沃新月的闪族游牧民族也曾出现了希腊人如今所面对的需要处理各项事务的情形。但由于闪族游牧民继承了曾经肥沃新月定居者的文字,因此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爱琴人的克里特文字却因为战火而灰飞烟灭了,希腊人定居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会写希腊文的人。而这给需要处理各种事务的政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在一些共同体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角色——专职“记忆者”。他的任务就是记忆各种合同用语、贷款数额以及居民签订的各种协约等等。这些在文明社会需要文字记录下来的事务在当时都被看作是应该记在心中的。 随后,希腊发展达到了其政治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部落中的核心村落联合了起来,合并成为一个城市。它的重要性源自希腊人在心中认为最高级的国家组织是城邦。一个城邦就为一个主权国家,每个城邦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律、军队和神祇,城邦公民只需忠于本城邦并对本城邦尽到爱国义务即可。城邦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他的城邦被称作是“城寨”或“卫城”,建在我们的城市中心的山顶上。后来,为了让城邦更加安全,人们又修建了城墙来保护山下的房屋和市场。作为城市统治者和掌管祭祀的人,国王既受人敬爱也拥有权势。国王和议员们每天都会在市场对各种事务和纠纷进行处理、审判和裁决。尽管这是十分原始的统治方式,而且腐败和不公正现象频频发生,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因为它第一次建立了城邦和不受干涉的政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随着城邦数量的不断增加,希腊文明应运而生。几百个城邦在希腊大陆、爱琴海沿岸和各岛屿上建立起来了。希腊人定居之后,正是这种小国家组成了爱琴海世界。国王统治着这些小城市王国,希腊人就在此定居生活了。即使希腊国王早在公元前年以前就出现了,但却是在这之后的两个半世纪里,希腊文明开始真正兴起了(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关于大同思想网: 大同思想网成立于年9月1日。由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原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发起,并有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秋风、林安梧、伍继延、曾亦、黄守愚、齐义虎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求大同,存小异”,也是大同思想网的基本出发点和立场,希望借此促进各种思想学术派别的平等对话和全面融合、达成共识,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巨变时期的历史变革贡献微薄力量。 订阅/合作/投稿 (一)搜订阅号:大同思想网 或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