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剂什么时候服用最好?补钙容易形成肾结石吗? Q:钙剂什么时候服用最好呢?是饭前,饭中,还是饭后? A1:一般认为钙剂最好在饭后口服,以餐后1小时后服用最佳,依据是人在饭后胃酸分泌是最充分的时候,而钙剂的吸收需要酸性环境。即使是胃酸缺乏的病人,餐后服用钙剂也能达到正常的钙吸收。 A2:也有证据提示碳酸钙在进餐时服用吸收比较好,而枸橼酸钙在空腹状态下吸收良好,这对于胃酸缺乏的患者尤其重要。 A3:对于一日三餐来说,实际上晚餐后服用钙剂是人体补钙的最佳时间。这是因为人体在晚间12点以后至凌晨时期内,血钙最低,这时钙剂的吸收率最高,利用最好。 另外,服用钙剂注意不要与含草酸的食物同服,如菠菜、雪菜、苋菜、空心菜、竹笋、洋葱、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与钙元素结合而影响吸收。所以补钙期间最好先将这些蔬菜放到热水中烫一下再食用,或在食用了这些蔬菜后3~4个小时再服用钙制品。 Q:补钙会容易形成结石吗? A:一般来说,关于多摄入钙会增加肾结石风险的担心是多余的,美国哈佛医学院曾进行过一项针对男性大规模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发现,钙摄入量与发生肾结石的风险呈负相关,而动物蛋白摄入则与肾结石形成风险呈正相关。另一项针对女性调查也表明,高钙饮食者比低钙饮食者患肾结石的可能性减少了35%。 传统观念怀疑肾结石是补钙太多而引起的,现代研究证明结石不是因为钙摄入太多,主要与体内钙代谢失衡有关,造成了不正常的“钙搬家”而导致。据研究报道,补钙可降低肾结石发生的危险,预防肾结石并不是要从食物中减少钙的摄入,相反,食物中摄取足量的钙可减少肠道中草酸等物质的吸收,有助于预防肾结石的发生。所以肾结石与摄钙无关。大量补钙者患肾结石的发病率仅为最少补钙者的一半。这是因为在饮食中钙和肠道草酸结合成草酸钙,不被人体吸收而由粪便排出,尿中的草酸含量降低,形成肾结石的机会减少。 总之,对补钙与肾结石的风险问题需把握两点:一是合适的钙摄入不仅不会导致结石的发生,而且还可能减少患结石的概率;二是钙和维生素D的过量负荷摄入可能会引起血钙不稳定(高钙血症)和肾结石发生的风险。 本推送内容摘自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出版的《名医支招精准防治骨质疏松》科普读物——问名医章节 转自:一附院内分泌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