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常见病的分类及预防

时间:2021-4-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常见眼底病包括: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视网膜静脉阻塞、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4病理性近视、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最新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亿以上、跃居世界首位。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患病率约占30%,其中5-10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眼底都将不同程度受累。糖网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建议及时到眼科做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以明确分期。

国内糖网分6期、其中糖网Ⅲ期-Ⅵ期是眼底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而此时仍会有1.0的视力(病变未累及黄斑时),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激光治疗、事实证明眼底激光是传统的中西药治疗无法取代的,全视网膜光凝目前是国内公认的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最有效治疗方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分期

非增殖期糖网

增殖期糖网

Ⅰ期:微血管瘤或小出血点

Ⅳ期: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

Ⅱ期:硬性渗出+Ⅰ期病变

Ⅴ期:纤维血管增殖膜形成

Ⅲ期:棉絮斑+Ⅰ.Ⅱ期病变

Ⅵ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眼底激光:不以提高视力为目的、而是阻止病变的进展,避免眼底反复出血纤维化和玻璃体切割手术。

若错过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糖网进展到Ⅴ-Ⅵ期只能先做玻切手术、术后补激光防止再次眼底出血。

激光治愈标准:

眼底造影显示:无渗漏;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部分患者黄斑水肿消退(OCT检查可诊断);串珠样血管缓解。

预防建议:

1、每年至少看一次眼科医生——

确诊为糖尿病,医院检查眼底、眼底病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指导意见。若眼底正常,可以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如果已出现眼底病变,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每半年、3个月甚至2周就要做一次眼底检查,复查时间一定要因人而异。

2、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还要注意控制好血糖,定期体检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血脂肌酐尿酸、出凝血时间等项目,并及时行药物干预。避免血糖忽高忽低、以及熬夜、饮酒等不良习惯。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常见的眼底疾病,病变特征:视网膜血液淤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该病的发病远不如眼底动脉阻塞那么急剧严重,但危害不小。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特别是缺血型中央静脉阻塞还会致盲。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视网膜炎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等·关系密切。口服保健药、避孕药、焦虑过度疲劳等也可能诱发视网膜静脉阻塞。建议出现单眼突发视物不清或固定暗影遮挡时、尽早到眼科就诊,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必要时散瞳或眼底造影、OCT等检查。

预防建议: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情绪应平稳、注意降压、降脂、降糖的波动,以防血管内壁增厚、粗糙而影响血流速度。平时多吃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不要过食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继发性青光眼。因虹膜及房角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眼内压升高所致,致盲率极高。临床上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颈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其他眼底血管性疾病晚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非常顽固,使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一旦患病,明显症状是头胀眼痛、眼压急剧升高。对于晚期患者以保住眼球为治疗目的。

预防建议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是由其他眼病引起的,因此应及时控制原发病。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其他缺血性眼底血管病变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减少眼底缺血的状态。定期复查,通过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及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以了解眼底血流情况,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

黄斑是眼睛视觉的关键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区发生一系列老化的病变,就会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此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和扭曲,到晚期可出现视野中心暗点。未治疗的湿性黄斑病变患者3个月内视力开始下降,严重者两年内会失明。视网膜一旦破坏无法再生,延误治疗将导致视力丧失。因此,需尽快接受规范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晚期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力丧失往往难以逆转,但是发病早期是可以控制的,近年来国内开展的眼内注入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黄斑病变的进展。

预防建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是可以预防的。从年轻时开始就注意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有可能避免或延迟发病。首先避免光损伤,并保持营养平衡。应减少过长时间在烈日下、及强烈光线的环境下。尤其避免较强的日光、雪光、电弧光直射眼睛,必要时可戴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此外,保持营养平衡,多吃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香菜、豌豆、胡萝卜、番茄、红薯、玉米等。鸡蛋、鱼类、藻类也可适量补充。

若近视不加以控制,可发展为超过度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占近视的10%。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如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等。高度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加长,造成对视网膜的长期牵拉,易引发网膜部分变薄,近年来手机的普及更加速了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发病率、甚至导致黄斑区病变,严重损害视力。病理性近视具有遗传性。

预防建议

1.严格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减少近距离持续用眼、尽量少使用手机、电脑,看书时避免光线过强或过暗,应保证夜间睡眠时间充足。

2.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天增加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可降低3年近视发病率;提倡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户外活动。

3.合理膳食:多食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浆牛奶,减少碳酸饮料、油炸膨化等垃圾食品的摄入

4.避免跳水、蹦极等剧烈运动。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壁相对脆弱,剧烈剧烈运动容易使眼球受伤,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5.若出现闪光感、黑影固定遮挡、看东西弯弯曲曲变形等症状,就一定要看医生,做眼底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