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60%-70%的成年人曾受到腰痛困扰,无论何时全世界均有15%-30%正处于腰痛发作中。腰痛的病因众多,包括肌肉及软组织劳损、年龄相关性退行性病变、器质性脊柱疾病(如节段性不稳、神经损伤或脊柱畸形),这些引起腰痛或脊柱源性疼痛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45岁及以下的人群中,腰痛和腰部损伤是导致劳动能力丧失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年,因腰痛就诊的患者达万人,而到年,用于腰背痛的诊疗费用已达亿美元。显然,在过去10年中,因脊柱相关疾病而就诊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 腰痛患者可以有以下三种转归:大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在30天内几乎完全缓解;一些患者会转变为慢性疼痛,症状可持续90天或更长时间;小部分患者的症状在缓解之后会反复发作。 在腰痛患者的就诊过程中,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若未发现阳性体征则可对患者进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和/或康复治疗。初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急性期后则需要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明显小关节紊乱、活动受限及疼痛剧烈的患者,康复治疗是一个缓慢起效的过程,并不能快速解症状。在症状缓解后,合理的健康教育及坚持康复训练对于预防腰痛复发十分重要。 根据症状的缓解情况,大部分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工作及运动,但需要对工作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短期内无法工作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感染、腰椎盘突出症及其他可能导致腰痛的疾病。其他诸如医疗纠纷及误工补偿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疼痛恢复进度以及重返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该类因素的影响会随着诊疗时的延长越来越明显,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医人员对患者耐心的健康教育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需要与腰痛鉴别的疾病很多,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表(1)来避免相关疾病的漏诊。鉴别诊断包括局部炎症、感染、退变、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创伤、代谢障碍、先天性发育缺陷、神经系统疾病、牵涉痛、心理疾病以及其他罕见疾病。若发现马尾综合征,临床医生更加需要提高惕,因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表2列举并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腰痛相关性疾病。 疼痛类型 若患者夜间痛症状明显并影响睡眠,且合并有发热及体重下降等现象,则恶性肿瘤或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严重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夜间痛的症状。急性外伤后的疼痛提示骨折,特别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可能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表现为急性疼痛。儿童腰痛并不常见,临床工作者需进行更为细致的诊疗过程。疼痛区域分布图解有助于医生及患者有效的沟通疼痛位置及疼痛性质(图1上肢神经系统检查c5-c8)。 (图1上肢神经系统检查c5-c8) 疼痛定位 颈痛 劳损或急性颈椎损伤(屈曲/伸展损伤、挥鞭伤)引起的疼痛较为常见且通常有自限性。椎间盘退变或突出引起的疼痛一般定位于颈部、斜方肌及肩胛间区。如果椎盘突出的节段位于颈5-颈6以上,患者可仅仅表现为颈部、斜方肌及肩胛间区域的疼痛,而不合并根性症状。若车祸导致颈椎受伤,评估受伤程度的一个可行的办法即是询问受伤机制和撞击强度,同时行颈椎X线和CT检查。若在X线和CT上未发现阳性结果,那么可以对疼痛不缓解的患者行进一步MR检查以评估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颈痛合并上肢放射痛 当合并手臂放射痛时,颈肩部疼痛的病因常常为椎盘突出或骨赘对神经根的卡压所致。图1有助于疼痛的评估。很多颈椎盘突出的患者当他们将患肢抬高并置于头顶时可显著减少神经根的张力,从而解症状,而对于肩关节病变的患者,将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则可缓解疼痛。有腕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手臂疼痛,其颈痛的症状往往不显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罕见疾病可引起颈痛及上肢疼痛,如肺上沟癌(Pancoast肿瘤)可导致患者颈部、肩部及手臂的疼痛,尤其是尺神经所分布的皮节区,这类患者往往有长期吸烟史,同时也会伴有手部无力及Horner综合征。短暂性单侧神经根症状(烧灼痛或刺痛)常出现在参与对抗性运动的人群中。 腰痛 本节所讨论的腰痛病因包括腰椎劳损、腰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退变性滑脱及其他疾病,这些疾病的诊断较为严格,需要患者在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发现的病理改变等方面都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典型的腰痛常见于腰4或腰5中线位置并可放射至臀部。在20-40岁人群中,腰部劳损是最常见的腰部疾病,损伤主要发生在腰部的软组织,也包括椎间盘的韧带支撑结构,而年轻人偶发的腰背痛可能提示腰峡部裂性滑脱,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初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可能最终还是需要手术处理。虽然许多患者有症状自发缓解的经历因而保持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对于该类患者,临床工作者在常规治疗之外应建议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强度。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的腰背痛常合并30min以上的晨僵。 随着椎间盘的老化和退变,椎间小关节会出现炎症并参与腰痛的发生,这也是40岁以上人群腰背痛发生的重要因素。脊柱的生理性老化所导致的症状并不会对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而椎管狭窄相关性腰痛,无论是否伴有根性症状,均在患者直立行走或仰卧时加重、弯腰时轻。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症状常出现在50岁之后的中年男性。 脊柱疾病之外还有一些会导致腰痛的疾病,包括胰腺炎、炎性肠病、肾结石、盆腔炎、腹膜后病变、主动脉瘤以及生殖道肿瘤或囊肿。 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 单侧小腿疼痛常见于腰4-5或腰5-骶1椎盘突出,腰3-4椎间盘突出则表现为大腿及腹股沟区放射痛。疼痛症状在坐位时加重,并且合并坐骨神经牵拉表现(平躺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以及下肢运动、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图2),腰3-4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出现股神经牽拉试验阳性合并膝跳反射弱。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的症状与坐骨神经痛相似,两者可同时存在。 双下肢疼痛,尤其在40岁以后的患者中常常提示存在腰椎管狭窄症、巨大中型椎盘突出、马尾神经综合征或腰椎滑脱。该类患者中退变性腰椎滑脱较峡部裂性滑脱更为常见,而退变性滑脱患者并不伴有峡部裂。活动后发生的腰腿痛(单或双侧)提示腰椎管狭窄症(常见于腰3-4和腰4-5间隙),该症状也称为间歇性跛行。 脊柱疾病之外还有一些会导致神经根卡压或刺激的疾病,包括髋关节病、梨状肌综合征、卵巢囊肿以及腹膜后病变。由于关节疾病和脊柱疾病都好发生于老年人,且该两种疾病可同时出现,故两者的鉴别诊断有时较为困难。 (图2下肢神经系统检查L4,L5,S1) 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可以出现在矢状面、冠状面和轴面。脊柱矢状面畸形(或称后凸畸形)可以通过侧方查体发现,可发生于脊柱的各个节段,但最常见于胸段及胸腰段,发病率随年增加加而增加。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的脊柱畸形,常合并轻度旋转畸形,患者表现为双肩不平、骨盆倾斜、一侧腹部或腰部出现褶皮纹。在脊柱侧凸发展过程中,椎体旋畸形的出现往往早于冠状面畸形,患者在行Adam弯腰试验时可出现椎体的旋转及肋骨隆突。在年轻的患者中,脊柱侧凸通常是特发性的,而在老年患者中,畸形可能是退行性病变的结果。若患者新发脊柱侧凸且进展较快,则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神经纤维瘤、脊髓病变或脊髓栓系综合症疰等。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常出现在腰5-骶1节段并伴有胭绳肌紧张(手指无法触及腳趾),成人脊柱畸形(也称denovo退变性侧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与机体衰老、腰椎不稳及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然而对于快速进展的脊柱畸形,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肿瘤或感染。所有上述疾病都可导致神经根或脊髓神经功能异常。 创伤 所有脊柱创伤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详细评估,其中影像学的检必不可少,而在大部分创伤中心内CT已经取代平片成为常规的筛查手段。一些脊柱的损伤较为隐匿,特别是颈椎的损伤,而胸腰椎的屈曲伸展型损伤常常被临床工作者忽视,因为该种损伤类型可能仅存在韧带的伤而并无骨性结构的受。上述损伤可能会伴有脊柱的节段不稳,若没有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会出现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继发性畸形。有时脊柱损伤也会合并其他危及生命的内脏损伤、头颅损伤或骨折。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在行妥善的检查后,脊柱损伤在多发伤患者中常常在一开始就被忽视。 性别的影响 下列疾病在女性中发生率更高:青少年脊柱侧凸、转移性乳腺癌、中年期大转子滑囊炎、绝经后骨折疏松椎体骨折及骨折后后凸畸形。 下列疾病在男性中发生率更高: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中年多发性骨髓瘤、中年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转移性前列腺癌、转移性肺癌。 腰背肌训练 腰肌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理想的腰背肌训练计划能有效的指导每一位患者投身于健康的运动和娱乐活动中。若患者参与专业人士指导的腰背肌训练计划(而不是依赖康复手册),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