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会发现父母们这样的生活场景: 正常距离看不清手机上的字,要拿远些才行;原来戴近视眼镜看书,现在需要摘掉眼镜;原来穿针引线干得特别利索的活,现在需求助他人…… 如果有这些症状,证明家里老人已经开始加入老花眼人群的行列了。 老花眼,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人们常见的误区。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老花眼可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但了解并走出这些误区,无疑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与便利。 老花眼是怎么回事儿?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特别精密的照相机,眼睛里面的肌肉和晶状体就像可以自动对焦的镜头一样。在我们小的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镜头的调焦功能比较好,我们看远看近都看得清楚。 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会慢慢变硬,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功能也会慢慢下降,也就是说我们照相机里镜头的调焦功能慢慢下降了。这时候看东西,看远可以看清楚,看近时由于调焦功能下降就会很费劲。 一般40-45岁之后,就会出现老花眼。不过,老花眼也不是中老年人人群的专利,如果用眼过度,老花眼会“提前报到”哦。 老花眼的常见误区 每个人都逃不过老花眼,但是很多人却缺少对老花眼的正确认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花眼的常见误区,希望这些坑你可以帮家人避开。 误区1:图便宜随便网购一副网购的老花镜都是成品,往往双眼镜片的度数相同且瞳距固定。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双眼老花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还存在散光、近视、远视等问题,瞳距也是因人而异。 所以网购的老花镜,不但度数、瞳距误差较大,还可能会诱发视疲劳等其他眼病。建议大家要通过医学验光验配老花镜。 误区2:一副老花镜戴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度数也在缓慢加深,大约每3至5年增加50度,一般人到60岁左右就变化不大了,保持在度左右。 提示:一般建议,老年人应间隔两年做一次验光以及眼底检查。 误区3: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夫妻老花程度不同,两人的瞳距、散光程度等都可能不同。若使用瞳距不合适的老花镜,看东西时会产生“棱镜效应”,容易造成头晕眼花。所以这种共用做法不科学。 误区4:近视眼不会“老花”近视眼一样会老花,但是老花后感受不到正常人由于调焦能力下降后看近不清楚的痛苦。我们看近看远是两个焦距。看远处变成看近处,需要调焦,正常人眼有这个能力,而老花眼这个调焦能力下降。但是近视眼焦距本身就在近处,基本不需要调焦就可以看清楚近处,所以即便老花了还是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误区5:老花“没了”要当心有一些老年朋友会发现自己的视力突然变好了,看书、看报不需要戴老花镜了。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又近视了。为什么会近视?这是因为白内障或者糖代谢等原因导致晶状体变性,屈光力改变出现了近视。 温馨提示:老花眼验配前要检查眼睛健康状况。因为出现老花眼的年纪正好是眼底病高发的阶段,视力下降有时不仅仅是老花这么简单,还有可能是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