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眼睛ldquo看清rdquo世

时间:2022-3-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1

视网膜

视网膜有一层叫作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光感受体细胞。视杆细胞像一根细长的圆筒,视锥细胞则更短更圆。每个视网膜上大约有1.2亿个视杆细胞和万个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能使我们在充足的光线下看见物体的颜色和细节,但在昏暗的光线下不起作用。视杆细胞极其敏感,能使我们在最少5个光子的光线中就能看见物体。

在到达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上的感受器之前,光线要经过四层组织: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水平细胞。

视网膜

黄斑区决定了人体高清视觉,是人眼视网膜中央视觉细胞最集中的部位,视力最敏感区,其中央凹陷,称中心凹,此处仅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厚度只有0.1mm。黄斑中心多为锥形细胞,对明暗不敏感,对色敏感。黄斑外围多为柱形细胞,对明暗敏感,对色几乎不敏感。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中央凹的直径不到1.5毫米,面积只占视网膜的不到1%,但大脑获得的视觉信息却有50%来自这里,只有部分灵长类生物进化出了这个结构。

黄斑部的病变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视物色暗、变形等。

02

黄斑病

黄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年龄性黄斑病变、炎症性病变等因素引起。

(1)遗传性黄斑病变可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期至老年期;

(2)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

(3)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

(4)视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

03

致病基因

年,哈佛著名神经科学家JoshuaSanes从人类的灵长类亲戚食蟹猴(一种猕猴)中采集了个视网膜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这些细胞一大半来自中央凹,其余一半来自周围视网膜。

近个基因表达与7种致盲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相关。有了基因表达图谱,为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中央凹和外周视网膜中均鉴定出了近7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央凹和外周视网膜的细胞类型80%相同,但比例不同。在同类型的细胞中,中央凹处的细胞检测到表达与外周不一样的基因。

人眼成像系统与相机原理相似

04

视力检查

检查视力主要有近视和远视、对颜色的辨别,还有就是眼球的形状等进行检查和辨别。

近视和远视检测:

(1)将视力表挂于光线均匀充足的墙上,受试者站在距表5m处进行测试。

(2)受试者用遮眼板遮住未检测眼,用被检测眼看视力表。

(3)检查者用指示棒从上至下,逐行随机指示“E”字符,让受试者表示该字符的缺口朝向。受试者能看清的最小(低)的一行字符首端对应数字即为检测眼的视敏度。

颜色的辨别:

在明亮均匀的自然光线下,检查者随机(或按需要)翻开色盲检查图,要求受试者尽快回答该页显示的数字或图形。若出现错误或不能识别或识别不清,可依据色盲检查图上相关说明判断色盲类型。

眼球的形状:

一般是在自然光线下用望诊方法检查。检查眼球时,应注意其大小、形状、有无突出或后陷,并应注意眼球的位置,有无不随意的眼球震颤。

眼底(内部)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目前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OCT)是一种非接触、高分辨率层析和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对相关眼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跟踪、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广泛应用于视网膜厚度测量、黄斑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诊断和随访。检查方便、快捷、且无创伤性风险,检查时间短,患者只需固视约3秒。

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有说法称在黑暗环境中玩手机,对眼睛有很大伤害。长此以往会导致黄斑病,而且一旦得病,只能注射类固醇治疗。所以说,我们需要在日常中科学用眼来避免眼部疾病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