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 有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并逐年增加。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左右。 现象:近视低龄化 广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东豪表示,电子产品的流行,推动近视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患有近视,年纪轻轻就戴着厚厚的眼镜。他说,究其原因,后天环境的影响占了绝大多数。大多数孩子在室内人工照明环境中长大,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读书、画画、弹钢琴、玩电子产品上,近距离用眼过多,户外运动相对较少。尤其是电子产品,屏幕的多样色彩和快速变化,需要瞳孔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同强度的光亮,容易导致或加重近视。 李东豪认为,在大范围的群体中,遗传所造成的近视比例较小。但必须注意遗传因素可能诱导病理性高度近视的产生,后者可能致盲。“建议家长自孩子出生后,观察儿童的眼睛及视力情况,从三至四岁起,家长应该每隔半年,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并记录在案。”李东豪说,“一旦发现孩子看东西时眯着眼睛、歪着头、频繁眨眼,喜欢凑到电视前看,医院检查。” 近视与遗传:父母均为高度近视时,孩子近视几率增大 孩子是否会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父母均为高度近视时,孩子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成为近视,也会成为近视基因的携带者,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父母双方均为近视者,小孩出现近视的比例要比一般家庭高。 不过父母都不是近视,也不代表孩子不会近视。因为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会使孩子成为近视眼。 首次发现医院验光 近视有假性与真性之分。假性近视是眼睛睫状肌痉挛而无法放松,经过休息或放松睫状肌后,视力就会恢复。因此治疗上不需要佩戴眼镜,治疗的方法主要就是休息。如每近距离工作40分钟左右,远眺远方,尤其是绿色植被,或遵照医生处方使用眼药水等药物。 发现看东西模糊了,究竟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李东豪表示:“一定要通过医生的医学验光才可以知道。”他说,通过散瞳验光,显示数据较低,可诊断为假性近视,如果显示的数据高,则可诊断为真性近视。不过,前来就诊的青少年中,只有极少数是假性近视,90%的验光结果都显示为真性近视。他解释,假性近视只会延续很短一段时间,大概3个月至半年,有的青少年不重视,假性近视很快就发展成了真性近视。如果没有识别出假性近视,就直接佩戴眼镜,那么很可能就会发展为真性近视。 青少年近视:三种治疗选择 据介绍,真性近视是屈光状态或眼轴改变导致不可逆的改变,目前的治疗,通常有三种选择。 最常使用的是眼镜,眼镜可以改变屈光成像的原理,帮助患者看清远处的事物。由于价格便宜,目前使用率最高。 选择之二是“角膜屈光手术”,分为角膜激光手术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者主要治疗轻中度近视,后者主要治疗高度近视及不能应用激光治疗的患者。由于8岁以下青少年的眼睛尚处于发育阶段,屈光度还会发生改变,李东豪并不建议采取角膜屈光手术。 第三种选择为“角膜塑形镜”。作为非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对角膜实施可预测的、可调控的、可逆的程序化塑形,从而降低角膜屈光力,提高裸眼视力,减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李东豪介绍:“自从我院开展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3年以来,已经实现总验配余例,证明了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有效。” 预防近视:越早干预越好 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对于预防孩子近视非常重要。家长应控制孩子玩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使用手机每次不能超过5分钟,电脑、电视每次不能超过30分钟。特别是3岁以下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脑等电子产品。 当发现孩子时常眨眼睛或者走近看东西,医院检查治疗。此外,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同书本保持适当距离,每隔40分钟要放松眼睛。 文/综合自新快报、39健康网 专家介绍李东豪 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眼科主任和五官科党支部书记,兼任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视光学会视力保健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视光学会屈光手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防盲治盲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和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实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等职。 擅长领域:擅长于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成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抗青光眼术及网脱复位等手术多例。 专家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想了解更多健康保健知识,请长按下方白癜风效果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