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眼底血证属暴盲范畴,因系眼科重证,故引起眼科医家的广泛重视。其治有宗血热安行之理,着重清热凉血;或本血瘀络阻之机,立足活血化瘀;或循阴虚阳亢之变,致力滋阴降火,均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祖国医学认为,气和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血赖气以化生,并在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下循行于全身。血液的正常运行,与肺气的敷布,脾气的统摄,护气的疏达,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明确提示:“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强调治疗血病,必须治气,伸气机调和,血病始能痊愈。鉴于此,笔者近年来从调气着手,治疗眼底血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一、益心气以通脉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诸血者,皆属于心。”提示眼球及其周围脉络丰富,血液借脉道为通路,源源不断供养于目。但是,血液的正常运行则有赖于心气的鼓动,设若心气不足,则可致脉道瘀阻,视觉发生障碍。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为面色少华、心慌心悸、心律不齐或束枝传导阻滞、血压偏低、脉象细弱,治宜益心气以通脉。 例一:吴××,女,19岁,住院号, 年8月27日入院。患者左眼视物模糊已月余,医院检查诊为“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经住院使用低分子右旋糖、双香豆素、丹参等,视力反趋下降,遂转入我院治疗。检查:左眼视力0.06。左视乳头鲜红,境界模糊,静脉充盈迁曲,沿静脉可见放射状条状出血灶,黄斑部见点状、片状出血,中心反光消失。右眼正常。血压78/50毫米秉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患者舌质淡,脉沉细。证属心气不足,脉道瘀阻,治宜益气通脉,方从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炙甘草12克,游党参、麦冬、生地、阿胶、白芍、当归各9克,炙黄芪10克,麻仁6克。 服10剂后,视力上升至0.3。原方重用 黄芪为30克,党参15克。再进10剂后,眼底出血明显减少,黄斑部下方呈星芒状渗出,中心反光未现。此后加用枸杞子、苑丝子、五味子等益精明目之品,先后共服80余剂,视力提高至0.8,眼底出血完全吸收,黄斑中心四反光清晰可辨。出院两年后随访,眼底未再出血。 二、补元气以行血 血的正常运行赖气的推动和固摄,若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可致血行迟缓,阻滞脉络,而产生瘀血。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对于因为元气亏虚,血行无力而致的血瘀证,当益气与活血同用,方可获气旺血行之效。 例二:朱××,男,52岁,病历号, 年10月14日初诊。右眼视力骤降1月,眼前黑影遮隔,医院诊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服用中药血腑逐瘀汤加减方、静滴尿激酶,治疗近20天效果不显。诉食微欠佳,二便如常。检查:右眼视力一尺指数眼底视乳头色红,境界模糊,视网膜动脉细而反光增强,视网膜静脉迁曲怒张;后极螺网膜广泛出血且水肿,尤以黄证部积血厚,多处膜动静脉由于淹没在出血中仅见部分节段,黄斑中心四反光消失。左眼视网膜呈明显硬化性改变,但未见出血。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静脉阻塞”。实验室检查,血脂分析:甘油酯毫克%,胆固醇毫克%,B-脂蛋白毫克%,空腹血糖72毫克%;心功能检查示:心肌收缩力下降,动脉硬化。舌质淡紫,边尖有少许瘀点,苔白薄,脉象湍滑。 属气虚血瘀,阻塞脉络,治以益气活血,兼化痰通络,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克,归尾10克,赤芍15克,川芍8克,桃仁10克,红花8克,于龙10克,生山楂30克,钩藤15克,丹参15服70余剂后,右眼视力0.2,视乳头色 正常,视网膜血管清晰可见,视乳头周围出现较多的新生血管,网膜水肿消退,唯黄斑部仍有陈旧性积血和白色机化物相夹杂,黄斑中心四反光不清;甘油三酯毫克%,胆固醇毫克%,B-脂蛋白毫克%,于原方基础上加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云苓15克继服善后。 三、疏肝气以散血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乃人体气机之枢纽。《灵枢·脉度篇》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气机阻滞不畅,气滞血瘀,脉道阻滞,迫血离经,导致出血。此类眼底血证,患者多情怀抑郁,胁肋胀闷,久郁化火则口苦咽干,脉弦或弦数。法当疏达肝气,逍遥散为最常用方剂。 例三:刘××,女,38岁,病历号,年5月24日初诊。左眼视力减退三月余。检查:左眼视力0.4,玻璃体内块状混浊,视乳头色红,境界模糊;视乳头与黄斑部之间散在点片状出血;网膜静脉充盈迁曲,黄斑部水肿混油、中心凹反光消失。右眼无病理性改变。诊断为“左眼视盘脉管炎”。患者中年丧偶,情志抑郁不畅,自觉胸胁胀闷,叹息方好,口干微苦,饮食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证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散结,辅以清热敛凉血。 处方:炒山栀10,银柴胡10克,当归尾10克,云苓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地10克,早莲草15克,女贞子10克,知母10克,甘草5克,丹参15克服20剂后,,左眼视力达1.2,左眼视乳头色泽正常水肿消退,中国膜静脉仍较充盈迁曲,黄亚部反光可见,网膜出血基本吸收。 四、降逆气以止血 血随气行,以冲和为顺。若气逆不顺可致眼底出血。气逆多缘于肝气过旺,而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之体更易发生。该类患者除眼应出血外,表现为烦躁易怒,目胀头昏,脉来强劲。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治病之上者抑之,必使气不上奔,斯血不上滋下则血下,血止而气亦平矣。”故治当平降逆气;兼阴虚者,辅以滋补肝 例四:薛××,男,48岁,住院号,年9月20日初诊。左眼视力骤降一月,眼前黑影飘动,并感头晕目胀,情绪烦躁,失眠多梦。检查:左眼视力0.05。左眼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所见屈光间质朦胧,视乳头色泽正常,境界欠清,网膜动脉反光强,管径细,动静脉之比约为1:2,可见轻度动静脉交叉征,视乳头频侧及其上方网膜大片火焰状及块状出血,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四反光消失。右眼视网膜动脉呈轻度硬化性改变。血压/毫米秉柱。血脂分析:甘油三酯毫克%,胆固醇毫克%,B-脂蛋白毫克%。诊断为“左眼视网膜静脉颗上枝阻塞”。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逆血瘀,治宜平肝潜阳,降逆止血,佐以化瘀。 处方:石决明20克,钩藤10克,生牡奶20克,赤白芍10克,麦冬10克,川芍6克,生地10克,枣仁8克,旱莲草15克,侧柏炭10克,全瓜萎10克,女贞子10克,三七粉 1.5克(吞服),泽泻10克。 服30剂后,左眼视力增进至1.2,眼底 出血基本吸收,网膜水肿消退,唯颗侧及其下方网膜可见灰白色机化物;血脂分析,甘油三酯降至毫克%。 五、清气热以宁血 血热则妄行,可致各种眼底出血。血热之因不外两端:或由于阴津亏损,阴虚而生内热;或由于脏腑功能亢盛,表现“气有余便是火”。 故治疗因血热而致的眼底血证,若无明显的阴虚内热表现,则当致力清气以宁血。 例五:杨××,男,50岁,病历号,年10月21日初诊。左眼视力明显减退2天,眼前黑影遮蔽,既往有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左眼视网膜颗下方静脉血栓史。检查: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玻璃体呈棕色颗粒及絮状高度混浊,眼底不能窥及。右眼底网膜动脉呈明显硬化性改变。心功能试验提示:心肌收缩力减弱。诊断为“左眼玻璃体内积血”。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黄,脉滑微数,证属气火上逆,迫血外溢,治宜清气益阴,降逆止血。 处方:炒黄岑15克,炒黄柏10克,连翘10克,炒蒲黄15克,旱莲草20克,生地10克,荆芥炭10克,侧柏炭15克,赤白芍各10克,三七粉2克(冲服),生大黄6克(后下)。 服30余剂,左眼视力增至0.07,玻璃体内呈密集棕色点状混浊,眼底朦胧可见部分视神经乳头及网膜上半部,舌脉同前,原方改为生炒蒲黄各10克,加太子参30克。再服20余剂后,左眼视力达0.2,玻璃体混浊减轻,眼底朦胧透见,黄斑部网膜出血与机化物混杂,中心凹反光仍未透见,继守上方以巩固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