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引起眼底病变的权威资料

时间:2021-4-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羟氯喹是狼友非常熟悉的药物,因疗效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在SLE疾病使用较为广泛。

鉴于目前临床数据采集手段的提高和数据的更新,美国眼科学会就氯喹和羟氯喹引起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建议进行了重新修订。

每天最大用量

尽管羟氯喹引起的毒性反应主要发生在眼睛的中央凹周围,但亚洲患者经常会出现一种黄斑以外的其他损害形式。推荐羟氯喹的每天最大用量应≤5.0毫克/公斤真实体重。

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毒性风险与每日服用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相关。大剂量、长疗程是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同时合并肾脏疾病或使用他莫西芬(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药物)。

用药时长

毒性风险

5年

小于1%

10年

小于2%

20年

20%

多久做一次眼底检查?

对于接受合适剂量且没有主要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5年后接受每年一次的筛查。初步的筛查试验包括自动视野检查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在亚洲患者中,筛查时应注意观察中心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区域。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视野进行客观的确证,眼底自发荧光可在形态上显示视网膜的病变部位。

对于可疑的检查结果应进行重复,或采取其他的试验进一步证实,以避免无辜中断有意义的治疗方案。

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治疗的办法。早期发现对于预防中心视力丧失十分重要。合适剂量并进行规律筛查,使用羟氯喹是相对安全的。

本文引自《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向原作者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