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最拼的考生和家长,你还需要注意的是

时间:2017-9-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壹/又是一年高考,考场如战场,在这考前最后的时间里,高考生和家长该如何以最佳状态迎接这场大考?沉着应战还是一片空白?心态放松还是寝食难安?为考生减压,为家长分忧,心理专家和中学校长,为紧张焦虑的考生和家长支招。考生篇一减压从“心”开始动舒曼/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正视现实,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叫高考成功?就是考试的知识跟平时所学到的差不多,把学的东西都考出来了。这就提示我们,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下合适的目标,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比如,在考前复习时能做对80%的题目,但听说同桌可以做对85%左右,心里就会升腾连续的画面,“我的状态是不是不行啊,为什么只能做对这么多?这个时候就落后了,将来高考岂不差得更远了。”因为和别人盲目比较引起一系列的想象,导致焦虑升级。其实,这时应该做的就是正视现实,接纳现状,这样做法的结果,是你能充分享受复习,同时又会不断积累信心。

感谢焦虑,与焦虑共舞

据研究,90%的考生在高考前一周都会感到紧张,这就是考试焦虑的表现。比如睡不好、头晕、心跳快、情绪烦躁等,说明你和其他同学一样,已进入了考试状态。心理学表明,焦虑可以调动所有的资源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因而,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为此,应该接纳焦虑,一旦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不要焦虑”之类的心理状态上,这样反而强化了焦虑,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导致不必要的紧张。与焦虑共舞,感谢焦虑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信心。

积极暗示,提升自信

暗示是一种仪式化的标定行为,这在催眠现象中可以得到印证。假如催眠师说“你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被催眠者就会表现得极为惊人,这就是因为他接受了催眠师的暗示,相信自己就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在复习迎考的时间里,心态不好的时候写一个纸条放在桌子上告诉自己:我能行、镇静、沉着,这些积极的词语会帮助你提高信心。

改善氛围,加强沟通

考前,家长或许比考生更为紧张,比如父母会突然不说话,也不过问复习的情况,但父母的变化,会通过肢体语言将紧张的信息传递给考生。要知道,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提升高考状态。对此,考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可以找一个较好的氛围,和父母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考试状态,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高考只是人生漫长旅途中的一个节点,但并不是人生的终点。

学会放松,加强脑力训练

稍带夸张色彩地说,人脑基本上就像是一块肌肉一样:工作时消耗了能力,工作累了之后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考试前一周,有针对性的脑力训练,能够帮助大脑应对高考压力。至于究竟应该怎样放松训练大脑,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可能只需要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抽出两、三分钟来,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进行放松训练,就能从自己的双肩上卸下巨大的压力,紧接着他们就能感觉神清气爽,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回到了较高的水平之上。

家长篇一陈平

贰/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到了,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心理状况,发挥出最佳水平,作为家长要注意以下事项。

创造安静平和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同时,家长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孩子还明显,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考前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绳,做操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适当听听轻音乐,这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考前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电视连续剧,以免分散孩子的精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和生物钟

家长要多表扬、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学会欣赏孩子,用孩子优势去激励他们弥补劣势。建议在高考前家长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







































北京能治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