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说 明天(“6·6”)是全国爱眼日,今天,小管家来跟您谈谈眼病防护。人们常说“老眼昏花”,实际上,看东西模糊并不一定都和自然衰老有关,即使老年性眼病,也可通过治疗得到改善,还患者“光明”。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主任吕林教授告诉小管家:在日常接诊中,经常遇到患者因为对眼病的误解和无知,或者因就医不及时,导致视力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让医生惋惜。 其实,在极其晦涩难懂专业的医学知识面前,患者显得更加束手无策,“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我会不会失明?它传染吗?必须要手术吗?有没有口服药?打针安不安全啊?” “爱眼日”前夕,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推出全国首个眼底病医患沟通的参考手册。该手册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围绕眼底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进行归类整理出近百个常见的问题,发动全院眼底病领域专家小组,对每一个问题给出科学严谨而又易于理解的解答。小管家听说,该项目还将推广到全省医院的眼科。今后,看眼底病时,再也不担心跟医生讲不明白啦。 眼底是全身疾病的“窗口” 眼底是人体唯一不需要开刀,能够直接观察到血管情况的部位,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反映的窗口。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造成与之相关连的眼底疾病,如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全身性疾病引发的眼底病发病率和患病人群大大增加。同时,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带来不同程度的眼底病人数增多也不容忽视,门诊中常见的因高度近视用眼过度造成的视网膜病变、激素水平上升带来的中浆、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脱离屡见不鲜。因而眼底病的重要程度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公众层面,都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