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是当前眼科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的推断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这一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个别病例还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和循环的状态,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发现其他检查未能发现的新生血管,并指导激光光凝治疗,评估光凝后治疗效果,判定黄斑水肿是否存在和了解其渗漏来源。进行FFA的工作流程如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首先将荧光素稀释后进行皮试或静脉推注,确认无过敏反应后,患者充分散瞳,坐在造影机前,肘静脉推注造影剂,经血液循环到达眼底。当受到紫蓝光激发后,发出黄绿色荧光。利用具有特定想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眼底病医师根据图片进行分析,给出报告。荧光素主要经肝肾排泄,因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议行FFA检查。另外,需在几秒之内将3~5毫升荧光素全部推人静脉,如心功能差、严重高血压或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在控制全身疾病后方可酌情进行FFA检查。因此,对于这种有创性检查,之前一般需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肝肾功能和血压监测。如果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血压高,执意行FFA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可不必等到血管造影后才行眼底激光治疗。对于孕妇,应尽量避免进行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通常是很安全的,一般注射造影剂后有暂时的皮肤和结膜黄染,持续12小时左右,尿液也呈黄绿色,持续1~2天即可消退,患者不必担心,可以适当多饮水,以利于体内荧光素的排泄。因此,造影后2天内,建议患者尽量不要进行抽血化验、尿液检查以及其他部位的造影检查,以免混淆结果。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于药物注射后约1分钟时发生,可持续几分钟。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过敏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过敏性休克:1/),但必须准备必要的抢救设备,以防不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