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改革观察每一次托举都是长期主义
时间:2024/8/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duanshebei/12099.html近段时间,家住余杭区径山镇绿景村的柴大妈很是忙碌。她在忙什么?翻盆、换土、修枝、浇水,柴大妈忙着照看院子里的几盆应季盆栽。柴大妈有10余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由于血糖控制欠佳,多年来她常感头晕乏力,费时费力的园艺对她而言渐渐成了一种“奢侈”。今年,受益于余杭区慢病路径化管理体系,她的身体状况改善了不少,便重新拾起种花的老爱好。这样的故事正发生在余杭区万千慢病患者身上。据余杭区卫生健康局统计,截至年12月,全区有7.4万名的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慢病”)患者已接受了精细化的慢病管理。而两年前,“两慢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达标率和现在比还相去甚远。超过六成的辖区“两慢病”患者仅单纯服药,未接受临床规范化干预。改变自年开始。这一年起,余杭在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开展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首创“两慢病”路径化管理、指数化评价的医防融合实践。年6月,径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径山中心”)的慢病一体化门诊正式成为全省唯一“两慢病”综合改革示范基地。慢病一体化门诊自改革推行以来,余杭区的慢病一体化门诊如何改变慢病患者的生活?医防融合这个医疗难题如何在这里迎来历史性的突破?怎样的医疗服务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命健康质量?年冬天,家住径山镇径山村的陈大妈不慎将左脚趾烫伤了。虽然烫伤面积不大,但陈大妈有近40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在血糖的“催化”下,原本针眼大小的伤口逐渐蔓延至整个脚趾。等陈大妈听从家庭医生的劝告去住院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由于治疗期间反复出现败血症等并发症,陈大妈最后不得不选择截肢。“当时,陈大妈就已经是我们纳管的慢病患者。”医院(以下简称“余杭三院”)的分管院长白洪斌说,纳管期间,签约医生和医生助理遵照规范,每年至少4次对其进行“面对面”随访,了解陈大妈的症状体征、用药习惯和控压、控糖情况,“但这样的随访管理,并不足以阻止陈大妈滑向慢病‘终点事件’的结局。”“终点事件”,这是白洪斌谈起慢病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在这里指的是慢病长期发展下去,在医疗上最终可能引起的几种致残乃至致死后果。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加速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肢端坏死、心梗、脑梗、肾衰等脏器损伤。“终点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慢病管理的失败。慢病并发症筛查让医护人员更在意的是,陈大妈的意外并非偶发事件。自年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以来,虽然有不少慢病患者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服药更规律,但十多年过去,观察余杭全区纳管慢病群体与未纳管群体的“终点事件”发生概率,医护人员仍遗憾地发现:二者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传统慢病管理方式单纯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