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高血压超过40岁,就应该吃点阿司匹林

时间:2022-6-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已经超过了20%,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名是高血压患者。现在很多中年人早早就患上了高血压,很多朋友会感到疑惑,高血压过了40岁以后。可不可以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脑梗死等并发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阿司匹林到底有啥用,为啥那么多人用?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础基石性药物,如果没有过敏、出血等的严重并发症,一般不选择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上有4方面的作用。

抑制血小板的功能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动脉血栓的关键节点,血小板功能被抑制了,血栓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抗炎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抑制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内膜的炎症反应被抑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动脉硬化的进程。

稳定斑块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的动脉壁上长有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分为易损斑块和稳定性斑块。其中,易损斑块容易破裂、脱落,引发急性血栓性的疾病。而阿司匹林可以促进这些易损斑块,由易损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抑制血管重构

血管重构是血管在出现动脉硬化等病变时,会出现结构性的改变,无论是正向重构,还是负向重构,对心脑血管疾病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阿司匹林通过自身作用,可以抑制血管重构的发生,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正是由于阿司匹林这方面的4个方面的作用,所以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上,它的地位到至今为止无法撼动。

所谓的二级预防是指患了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为了预防复发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很多朋友认为,即使没有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超过40岁,也应该吃一点阿司匹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高血压患者超过40岁,可以吃点阿司匹林吗?

首先需要提醒朋友们,阿司匹林绝对不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药物,阿司匹林从它的功能上来看,它是具有一定副作用的。特别是引发的出血反应,最常见的是胃出血,另外,像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皮肤淤青等也比较常见。如果出现了脑出血,那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阿司匹林绝对不可以随意应用。

对于大多数4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其他的任何疾病,是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医生们把高血压朋友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类。对于低危和中危的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仅对于高危人员建议服用比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

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常用剂量在75~50mg。

现在医生们已经达成共识,如果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低于75mg,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达不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不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如果服用剂量大于50mg,并不能提升疗效,反而增加了副作用的发生概率。

因此,当处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状态时,应该采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不应该低于75mg,也不应该高于50mg。

哪些人是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高风险人群呢?

从上面的论述朋友们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的高血压朋友,即使年龄超过了40岁,也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只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朋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年龄大于40岁的糖尿病患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或总胆固醇≥7.2

慢性肾病3期

只要满足上述3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的阿司匹林。

另外,医生还规定了5种高风险因素,分别为:

收缩压≥60或舒张压≥00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

BMI>28

吸烟

在这5项高风险因素中,只要同时合并有2项以上,就可以被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朋友外,其他的高血压朋友即使年龄超过了40岁,也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相比,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益处反而更大。

总结

很多朋友认为:高血压到了40岁以后应该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稳定斑块;抑制内膜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重构的作用。但是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除非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其他人群是不建议服用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高血压能“喝酒”吗?医生提醒:中老年人,酒后尽量远离3种食物

长期患有高血压的人,吃4种食物,对降压有好处

高血压20多年没有并发症,钟南山院士:三条降压经验,或有助于降血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