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底 一 张 照 眼 病 早 知 道 什么是眼底病?常见的眼底病有哪些表现?眼球前面的角膜、虹膜、晶体等定义为眼前节,后面的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等定义为眼后节,在眼后节的底部都称之为眼底。眼底由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这些部位的病变统称为眼底病。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检查眼底须用检眼镜,目前多用直接检眼镜检查,实用、方便,且眼底所见为正象。眼底镜下方手柄中装有电源,前端为接有凸透镜及三棱镜的光学装置,三棱镜上端有一观察孔,其下有一可转动镜盘。镜盘上装有1—25屈光度的凸透镜(以黑色“+”标示)和凹透镜(以红色“+”标示)。用以矫正检查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清晰地显示眼底。镜盘上凸透镜作用是使光源发射出来的光线聚焦,增强光度;三棱镜是将聚焦的光线屈折射入患者眼内,以观察眼底的图像。 眼底照相是什么? 由于眼底是眼球最深处的组织,不容易直接观察,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辅助检查。虽然医生用眼底镜能够观察到眼底的情况,但缺乏客观依据,不利于与患者沟通病情。眼底照相是眼科检查眼底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原理和普通照相机一样,是用一种特制的照相机拍摄眼底的“照片”。这样医生可以直观清楚的看到患者眼底血管、视网膜、视神经及黄斑等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照片明确自己疾病的眼底表现和病变程度,通过不同时期的眼底照片对比,还可以看到疾病的变化过程,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效果,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眼底病的病因及危害 眼底病是眼睛的多发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凶险,致盲率相当高,已成为我国人群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患了眼底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时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如果累积在黄斑部时,则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等;二是视野缩小或有暗影,患者自我感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论及眼底病的病因,大致可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贫血、流感、结核、高度近视、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为什么要做眼底照相呢? 如同汽车需要年检一样,眼睛尤其是眼底也需要年检。眼底是全身唯一能在活体上直接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许多全身性的疾病都可通过眼底反映出来,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肾病等。眼底病种类繁多,大多对视功能损害较大,但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视功能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严重可致失明。因此,定期做眼底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眼底病变,早期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都知道,眼球是一个球形的器官。眼白眼黑,一目了然,但后面的一部分我们看不见,那里就是眼底。眼球前面的角膜、晶体等,被称为眼前段,后面则被称之为眼底。眼底由三层膜构成,外层为白色巩膜,中间一层呈棕色的称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每一层都有动脉、静脉血管负责供给营养,但若内两层膜发生病变,就会引起组织工作瘫痪,诱发血管、视神经、黄斑等病变,这也就是常说的眼底病。常见的眼底疾病有哪些?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患病率为51.3%,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此病严重影响视力,预后较差,应及时采取激光治疗,从而有效的防止并发症(如青光眼)的产生。2.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患者如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引起眼底小动脉硬化、变窄,压迫静脉,发生眼底出血,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此病病情较复杂,若脱离累及黄斑区,则引起严重视力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全视网膜脱离,则预后较差。因此,建议高血压人群,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者,应定期做眼底检查。3.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是位于眼底视网膜中央的一个区域,是视力最敏锐的部分。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症状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中心暗点等,可严重影响老年人中心视力,若治疗不及时会持续性恶化而导致失明。因此,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正常人看到的景色老年性黄斑变性看到的景色4.视网膜血管阻塞 视网膜血管阻塞是由于血管痉挛或血栓堵塞眼部血管所致,俗称“眼中风”。根据阻塞的血管,可分为视网膜动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起病急,患者会感觉视力骤降至光感。此病发作突然,预后不佳,是眼科急症,如发生应立即就近入院。视网膜静脉阻塞不如动脉阻塞急剧和严重,一般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大部分静脉阻塞的患者通过及时治疗能够挽救部分视力。正常视野视野缺损5.视网膜裂孔、脱离 视网膜裂孔指视网膜像衣服一样出现破口。高度近视、外伤等原因都可导致视网膜裂孔。近视度数高于-6.0D(度)称为高度近视,因其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又称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人群眼轴一般比普通人更长,视网膜随之牵拉变薄,此类人群发生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可能性也比普通人更高。当视网膜裂孔较小、出现在周边时,通常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当裂孔较大、位于视网膜中央、玻璃体牵拉导致裂孔旁视网膜脱离、或伴有出血等情况时,往往患者会感觉部分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明显等。当发现视网膜裂孔时,应及时予以激光封闭裂孔;当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应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定期的眼底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及时处理,从而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6.青光眼视神经改变 青光眼是目前排名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该病可致视神经受损,通过眼底照片,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视神经受损情况。眼底视神经聚集的地方叫做视盘,视盘中间凹陷处叫做视杯。当视神经受损时,视杯面积扩大,视盘萎缩,导致杯盘比增大,即为青光眼的典型眼底表现。青光眼的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看灯光时出现变色、眼胀痛,甚至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发展到后期可出现管状视野。当确诊为青光眼时,患者应定期于眼科门诊随访视力、眼压及眼底情况,及时对症治疗,延缓疾病的发生。正常杯盘比杯盘比扩大正常视野管状视野哪些人更应该注意眼底检查? 1.高度近视人群2.高血糖人群3.高血压人群4.高血脂人群5.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以上人群如无症状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照相检查,观察眼底情况。根据眼科医师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早期干预治疗。 温馨提醒: 眼底照相是眼科一项非常常规且重要的检查,做眼底照相检查时,为了更好的观察眼底情况,需先对患者进行散瞳,通常散瞳需要花费20-30分钟左右,散瞳后会感觉看近处模糊、畏光等症状,是正常现象,无需恐慌,一般6小时瞳孔恢复正常大小后症状即可消失。 编辑:文案编辑部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小编整理编辑; 如侵权请及时告知,24小时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