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4日,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诺华制药和蔡司中国合作支持的“健康中国光明世界·光明中心启动仪式”(下简称“项目”)在上海举行。该项目旨在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诊疗模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缩短眼底病患者诊疗流程,构建出更高效、精准、个性化的疑难眼底病一体化诊疗体系。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暨全国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致盲性眼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影响人民生存质量的疾患。为此,国家‘十三五’中国眼健康规划明确提出需加大导致盲和视觉损伤的主要眼病的防治力度,这成为我们眼科医生日后工作的重点。未来,光明中心将依托国家致盲性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较为完善的眼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公平、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眼科诊疗和眼健康整体水平,为中国眼健康助力。” 据了解,光明中心诊疗模式的创新设计包括信息台、一站式检查、AI辅助及信息处理室、诊疗室、数据网络建设、打针室六大部分。患者进入光明中心后,可以通过信息台同步预约检查并建立动态档案,一站式完成多种检查,检查报告、相关影像资料及初步诊断会实时发送给医生,医生将凭借智慧医疗手段、眼底治疗流程和规范的系统性升级完成自信治疗。 同时,医院之间的壁垒,构建光明中心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打针室推动球内注射规范化治疗体系的建立,提升眼内注药效率,探索创新疑难眼底疾病患者的理想操作流程。年,光明中心诊疗模式将计划在全国超过50个医院中复制落地。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防盲治盲工作的主导下,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我国依旧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盲人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每年新增盲人数量高达45万2。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等为代表的眼底疾病,已逐渐成为主要的致盲“杀手”。其中,眼内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形成是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给眼组织造成了不可逆性损害,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新生血管性眼病主要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主要有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等。 “对于这些患有眼底疾病的患者而言,就诊过程却十分不便,需要频繁往返于多个科室,才能完成眼底检查、获取报告以及疾病诊断。重复的排队不仅给这些视觉受损的患者带来困扰,而且也严重浪费陪同家属的时间。而此次通过光明中心的建设,将改变以往的诊疗流程,患者可以一站式完成所有诊疗过程,就诊将更加高效、精准、便利。”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说。 许迅教授对此谈道:“光明中心的建设是物联网模式与医疗的完美结合,它集合了全国眼科学专业力量,在眼科临床诊疗规范、联合科研、打通科室转诊路径、探索眼病共治模式等多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实现了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各种资源的共享,让多方获益,为我国眼底疾病的早诊早筛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带来新的助力。” 1.陈大复,于琨瑛,曹勤水.当前全球低视力和盲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1(29). 2.AOOduntan.Prevalenceandcausesoflowvisionandblindnessworldwide[J].SAfrOptom,,64(2):44-54. MCC号LUC有效期-11-2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